品味入門

 

內容簡介

《品味入門》


 

好品味,
是人生的王牌!

 

什麼是品味?品味好的人和品味差的人有什麼不同?為什麼要成為品味好的人?

日本最講求有品味的日常生活作家松浦彌太郎,從開始想要改善自己的品味,透過種種方法自學而成了所謂松浦彌太郎式的品味美學。

這本書也就是從他有這樣的想法開始,匯集了一路以來種種所學的一冊書,也可以說是松浦為了改善自己的「品味」的入門書。

一個人能不能步步高升,除了工作能力之外,對外所顯像的形象與品味,也是重要的臨門一腳。換句話說,要想從某個程度邁向更高的層次,唯有具備琢磨出自我風格的「品味」一途。

好的「品味」,還能為你帶來好運。而在任何時代,社會所追求的也只有嶄新的「品味」而已。如果你覺得事情總是不如己意,或是在工作或生活上感覺陷入僵局,就試著一起學習「品味」是什麼。

品味是什麼?為什麼要成為品味好的人?

針對許多關於「品味」的疑問,作者在書中藉由生活中的細節,如人際關係、說話方式、思考等,一一闡述自己對於品味的想法與觀念。

寒暄的方法、寫信的方法、喝茶和吃飯的方法、說話的方法、下廚與打掃、走路的方法與坐姿...等,都與品味有關。當然,挑選穿戴衣物飾品及運用的方法等,日常生活中的所有行為,都形成人人各自擁有的美學展現,即所謂的「品味」,映照在我們的眼裡,給予我們某種刺激。

具體而言,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任何人都能夠達到一定的程度,可是接下來是不是能夠邁向更高的層次,就關乎當事人所具備的「品味」良窳了。

首先,先與當下自己的「品味」面對面。再從此處一步一步,像是慢慢爬上階梯似地,來琢磨自己的「品味」。如果你覺得事情總是不如己意,或是在工作或生活上感覺陷入僵局時,松浦建議這時不妨試著跟他一起學習「品味」是什麼,讓大家都試著都學會「品味」這項自成一格的美學。

好好閱讀本書,讓自己舉手投足、穿衣打扮、工作與思考,都逐步地累積箇中的品味感。

名人推薦

韓良露 南村落總監

作者

  • 作者介紹


    松浦彌太郎(Matsuura Yataro)

    1965年出生於東京。高中未畢業,即隻身遠赴美國等地遊歷闖蕩,體驗最純粹的生活。回國後,便按照自己的步調,一步一步實現他開設書店的夢想。現任《生活手帖》總編輯,同時也是書商、作家。

    ●個人經歷

    1992年,成立販賣舊雜誌和專業書籍的「m&co.booksellers」。

    1994年 於赤?「Huckleberry」內設置書店;1997年將店面遷移至中目黑。

    2000年 創立以兩噸重貨車為載具的移動書店「m&co.traveling booksellers」。

    2002年 與GENERAL RESEARCH的創辦人暨設計師小林節正於中目黑共同開設「COW BOOKS」。

    2003年 於南青山Dragonfly CAFE開設「COW BOOKS」二號店。

    2007年-接任日本老牌生活雜誌《生活手帖》總編輯。

    著有《本業失格》、《最糟也最棒的書店》、《旅行的所在》、《松浦彌太郎的舒服工作術》《今天也要用心過生活》、《嶄新的理所當然》、《謝謝你》、《不能不去愛的兩件事》等作品。

    COW BOOKS|www.cowbooks.jp/
    生活手帖|www.kurashi-no-techo.co.jp/

    ●相關著作

    《不能不去愛的兩件事》
    《嶄新的理所當然》

    作者相關著作:《輕聲說再見:松浦彌太郎首度公開的私感情隨筆》、《給40歲的嶄新開始

  • 譯者介紹

     

    洪逸慧

    台大日文系畢業,並赴日取得日語教育學碩士。目前專職翻譯。

序/導讀 《品味入門》

前言

第一章 品味好的人,是什麼樣的人?
品味好,指的是什麼?
你是不是用單純的眼光看事物?
自己的話最能充分傳達
敞開心房是邁向好品味的第一步
不超越自己被允許的範圍
朋友不需要多
引人注目不見得就是時尚
做一個經常與社會連結的人
衣著整齊、舒服、乾淨
擅長與人寒暄
在公司使用敬語
在商店檢視商品價格之前應該做的事
整理好自己的標準
我想為他人做的事
「不好也不壞」的陷阱
意識到被人挑選的自己
從領日薪的打工中學到的人生教訓
嘗試看看他人推薦的事物
不是自己喜歡的,也會有好東西
不知道的事情去問問可能知道的人
失敗很重要
在正式的場合中學習得體舉止

第二章 磨練品味的點子
用日文思考「好品味」
訴諸言語的人與充分思考的人
與其做一個無所不知的人,不如做一個無所不思的人
所有事物必有支點
握住「邊角」的發想
思考的原動力是好奇心
以一知萬
即使是小事,也一定有人看著
什麼是有魅力的東西?
《生活手帖》的魅力是什麼?
沒有的東西就自己創造
努力的人能獲得眾人守護
如果有人批評你或是做了你不喜歡的事,怎麼辦?
一位中學生的來信
不是只有好東西才暢銷
好想被人稱讚

第三章 品味的範本
「好品味」這項既舊又新的基準
造訪重要文化財
我特別喜歡的地方
知道「自己什麼都不知道」
「不知道」所造成的落差意外地大
製造範本
和自己不知道的事物打交道的方法就是「不放棄」、「模仿」
偶爾也必須讓自己消失
勇氣及接納勇氣的孤獨是必要的
鼓起勇氣改變,能帶來好品味
後悔是勇氣的種子
雙親是最好的範本
《生活手帖》是如何編輯的呢?
接受每天的變化,慢慢地過
為了取得平衡而故意敗北
自我投資的方法
選擇美的事物
不獨占
好品味的社會貢獻
將好品味化為經濟活動
人生是無法預測的化學反應
 

 

試閱

品味好,指的是什麼?

 「我想變成品味好的人,該怎麼做呢?說起來,品味到底是什麼呢?」有人這樣問我,讓我對於品味重新思考了一番。

  對我而言,我認為所謂「品味」,首先是指「選擇」或是「判斷」。如果品味指的是「選擇什麼」、「如何判斷」的能力,那也就是指從眾多選擇之中選出什麼,有的時候也可能因為沒有適合自己的選項,而必須選擇從零做起的道路。如果我們總是能夠做出好的選擇或是不會後悔的選擇,那就好了,然而事情卻總不能這麼如意。「判斷」,也絕對不是件簡單的事。可是,我們每天都需要不隨波逐流,依據正確的資訊、知識、敏銳的觀察,鼓起勇氣做決定的力量。

  不過,在世界上,大多的事情中都有許多人可以做為我們的模範。說這些人是模範,他們卻也不是存在於特別之處,應該都和我們一樣,在普通的地方工作、生活。因此,首先要找出這樣可以做為模範的人物,做為自己的導師(mentor),試著去觀察、詢問他如何做出好的選擇與好的判斷,這非常重要。

  有的時候,這樣的導師可能不是人,而是東西。如果是東西,細細地去接觸它、學習歷史,深入了解,就變得相當重要了。

  品味的琢磨,是在獨自一人的世界中進行的事。我們也要珍惜在自己內心深處的世界中徘徊的體驗。

  不過,如果因此就封閉在只有自己的世界裡,那就錯了。去思考如何與其他人共同生活在更好的社會裡,這也是好品味的展現。

  品味好的人,看起來和其他人稍有不同。有什麼不同呢?要怎麼做,才能變成這樣的人呢?

  我們一起來想一想吧!

你是不是用單純的眼光看事物?

  如果你覺得「我的品味如果能再好一點就好了」,你最需要注意的事情就是重視品味的人,往往會否定自己以外的人。品味的問題,往往都容易流於這樣的情形。

  當你難以接受周遭的時候,多半會傾向於認為世界上除了自己以外的人都是錯的,只有自己是對的。你會感覺「沒有人了解我」,結果便導致你否定自己以外的所有人事物。這樣的想法不會帶來好的結果。

  對於世界上、社會、自己的周遭,無論什麼樣的事都要採取接納的態度,用單純而透明的眼光看待。然後,讓自己確實具備發現優點的能力,吸收許多的養分──我想,這才是通往磨練品味的第一步。

  你在生命中實際遇到、看見的一切,無論是什麼樣的東西、什麼樣的人,一定都有一、兩個優點。或許其中有些人真的很糟糕,讓你厭惡到一輩子都不想接近他,可是即使是這樣的人,也絕對有一個優點。養成習慣去思考這個優點是什麼,去觀察並找到它,不但對你自己是非常好的訓練,也能鍛鍊你追根究柢看清事物本質的眼光。

  所有的東西都一定有一項優點──這道理不只適用於人。即使是一個紙杯、一個紙盤,看得見形體的東西,至少都一定有一項優點。

  在我平常往來的人群中,也有許多品味很好的人。可是,要說這些人百分之百完美嗎?倒也不是,應該說各有各的優點吧。擁有許多優點的人,多半都在人生中取得了平衡,他們對任何人、任何事都不假修飾。

  這些人的共通點是他們對於何謂資訊,都有正確的認知。他們充分知道,只有自己實際觀察、體驗過的,才是所謂的資訊。因此,他們也非常了解,從某人那裡聽聞的事、從某處讀到的東西,或是街談巷議、排行榜等,實際上並非資訊。他們認為,可以清楚地用自己的話說出經驗過的事情,才是資訊。偶然看見或是聽得一點皮毛的事情,對自己而言都不算資訊。

  因此,當周遭的人針對某人說三道四,品味好的人絕對不會點頭稱是。就算眾人熱烈討論八卦,因為不是自己經驗過的事,因此他們也不會加以否定或肯定,只是靜靜地聽。他們只說自己經驗過的事情,因此可以過得很愉快,與人之間的信賴關係也會加深。信賴關係一旦加深,就會讓人想要再見他一面。我會想要再見對方一面的,都是讓我覺得想要和他一起思考什麼,想要從他身上學到什麼的人。我覺得這些人「品味真好」。

自己的話最能充分傳達

品味好的人,不一定都是用腦袋思考後才把話說出口的,因為他們並不是要判斷什麼。他們並不是從自己內在的知識庫裡挑出東西、化為言語,而是打開心靈抽屜,將他們所感受到的東西不假修飾地取出、呈現,我覺得他們是用這樣的感覺在說話。他們利用頭腦與心靈的方式非常平衡。這樣的談話乍聽之下可能非常幼稚而笨拙,因為內容的細節並未完整到讓人能夠接受,多半也不是讓人能夠聽懂的一套說法。可是事實上,我在從事編輯工作時,非常強烈地體會到這樣的人所說的話,才能充分傳達給他人。

例如,以撰寫報導標題或內容摘要的序文來做例子。在雜誌上,這多半是頁面最開頭的部分,因為要寫的是做為引言、邀請讀者繼續往下閱讀的文章,因此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話雖如此,還是有一些只要照著寫就四平八穩的慣用句,可以寫得煞有其事。可是這樣的文章卻無法感動讀者。經腦袋算計後書寫的文字一旦付梓出版,看起來雖然像個樣子,卻也僅止於這樣的程度而已。

我會確認《生活手帖》雜誌中所有的文章。針對這樣的標題或引言,我會請執筆者一再重新寫過。對於顯露出「咦?」的疑惑表情的編輯部同仁,我只告訴他們:「不要用腦袋,用你的心重寫。」、「你負責這項報導,一定有感動之處吧!用你的方法將它深入挖掘出來。」

有時候,以這樣的方式完成的文章變得較難理解或是讓人感覺有些奇怪。即使如此,我還是認為這樣比較好。「不要想著要寫得漂亮」。仔細觀察會發現,能夠這樣順利切換自我的人,在編輯的職務上都會有大幅的成長。這也是品味。

不過,很遺憾的是,有些人再如何挑戰,都無法切換過來。我想,這些是在腦袋裡備齊了種種詞彙,心裡卻什麼都沒有的人。說起來,就是自身沒有感動,所以即使向內心尋找,也什麼都找不到。

在你的內心裡,有沒有什麼事是你親自經驗、發現後所獲得的東西呢?如果一個人沒有親身體驗到每一天的感動或驚喜,這個人與他人之間的溝通,只會停留在非常淺薄的層次。如此一來,就不會讓人覺得「下次想要再見到他」。

不過,不會有人一邊聽人說話,一邊逐句判斷「他是用心在跟我說話」,或是「他是用腦袋在說話」吧。因為這是要用身體去感覺的,而不是理論的東西。

敞開心房是邁向好品味的第一步

這是會讓人想要再見一面聽他說話的人,還是在分別的瞬間就拋諸腦後的人,我想,這已經是無法言喻的領域。因為,這是屬於你有沒有感覺到自己與對方接觸到什麼程度,有沒有感覺到雙方建立起深刻的關係,或是有沒有因為共度時光而覺得感動……這一類的事情。

因此,如果你希望別人對你有這樣的印象,首先你得先對對方敞開心房。要做到這一點,最重要的是必須坦然無飾。我相信,人只要稍微努力敞開心房,就一定能夠改變。

常常可以見到的,是覺得「因為這點小事就落淚,太丟臉了」,或是「因為這點小事就笑出來,真不好意思」,而勉強壓抑自己的情況。這應該是因為在乎別人的想法吧。可是出乎意料地,大家都沒有注意別人。就算有,也沒有什麼想法。所以,態度放輕鬆,真誠地敞開心胸,天真地去觀察、感受種種事物就好。每個人的心中都保有孩子氣的部分。為了不失去它,偶爾試著回想起來,也是不錯的。在童年時期讓你嚇得哇哇大叫的事,還有激烈震撼心靈的經驗,不僅確實累積在心裡,而且都是非常重要的回憶。如果遺忘了這些,用「因為我已經是大人了」的理由來壓抑自己,你的心裡將不會留下任何東西。

因此,試著走出去和人見面,真誠地聽人說話,記得打開心靈之窗,光是這麼做,事情就會大大不同。

 

 

 

品味入門

好好閱讀本書,讓自己舉手投足、穿衣打扮、工作與思考,都逐步地累積箇中的品味感
  • 作者:松浦彌太郎
  • 譯者:洪逸慧
  • 出版社:天下雜誌
  • 出版日:2014/1/2
  • ISBN:9789862418147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成人適讀
  • 定價:310 (HKD103)

 

編/譯者:洪逸慧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25開15*21cm
頁數:196
出版地:台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書蟲小店 的頭像
    書蟲小店

    書蟲小店的部落格

    書蟲小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