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 木心的文学回忆,陈丹青五年听课笔录——
1989 年至 1994年,木心在纽约为一小群中国艺术家开讲“世界文学史”,赫然五年“文学的远征”,后来他却只字不提出版。如今座谈流行录音、摄像,那时既无设备,木心也不让做。
只要木心在讲话,当年听课的陈丹青就记录,听课五年,累积笔记共五本。艺术家通过朋友的手,将礼物赠给世界。木心大量精彩的文学识见,连同率尔离题的妙语趣谈,都在笔录中悉数呈现。
▲ 读过之后,必在世界文学门内,不在门外——
木心挚爱艺术,他讲世界文学,随之带出自己的精神家谱和写作脉络。这是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对于世界文学最别出机杼、最精彩的讲述。
○ 人说难得糊涂。我以为人类一直糊涂。希腊神话是一笔美丽得发昏的糊涂账。因为糊涂,因为发昏,才如此美丽。
○ 《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
○ 鲁迅的幽默有类似倾向,但鲁迅不能称为绝望者,他有红的成分,黑多红少,鲁迅是紫色幽默。
○ 诺贝尔奖,好像是个世界性的中状元。中状元就会有运气。
▲ 梁文道专文推荐:“平视世界文学史上的巨擘大师,平视一切现在的与未来的读者”——
“木心《文学回忆录》,斩钉截铁,不解释、不道歉、不犹疑。他平视世界文学史上的巨擘大师,平视一切现在的与未来的读者,于是自在自由,娓娓道出他的文学的回忆。”
“在我看来,现代中国文学史,木心是一位‘金句’纷披的大家。与《红楼梦》中的诗不同,木心的断语,取出水面,便即‘兀自燃烧’起来。但他的‘火焰’,清凉温润,却又凌厉峻拔,特别值得留意的是,他的一句句识见,有如冰山,阳光下的一角已经闪亮刺眼,未经道出的深意,深不可测。”
▲ 木心留给世界的礼物,文学的福音书——
最后一课,木心说,“文学会帮助你爱,帮助你恨……课完了,我们将要分别,愿大家都有好的转变”。文学归根究底是人学,有此制高点,而能一览众山小——读木心,而后学会阅读自己,“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内容推荐
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
八十年代末,木心客居纽约时期,亦自他恢复写作、持续出书以来,纽约地面的大陆和台湾同行在异国谋饭之中,居然促成木心开讲“世界文学史”,忽忽长达五年的一场“文学的远征”——从1989年1月15日开课,到1994年1月9日最后一课,每位听课人轮流提供自家客厅,在座者有画家、舞蹈家、史家、雕刻家等等。
听课学生陈丹青说,“我们当年这样地胡闹一场,回想起来,近于荒谬的境界:没有注册,没有教室,没有课本,没有考试与证书,更没有赞助与课题费,不过是在纽约市皇后区、曼哈顿区、布鲁克林区的不同寓所中,团团坐拢来,听木心神聊。”
菜单开出来,大家选。从古希腊神话、新旧约,到诗经、楚辞,从中世纪欧洲文学,到二十世纪文学世界,东方西方通讲,知识灵感并作。其中听的听,讲的讲,“金句”纷披,兀自燃烧。“讲完后,一部文学史,重要的是我的观点。”木心说。古代,中世纪,近代,每个时代都能找到精神血统,艺术亲人。
他爱先秦典籍,只为诸子的文学才华;他以为今日所有伪君子身上,仍然活着孔丘;他想对他爱敬的尼采说:从哲学跑出来吧;他激赏拜伦、雪莱、海涅,却说他们其实不太会作诗;他说托尔斯泰可惜“头脑不行”,但讲到托翁坟头不设十字架,不设墓碑,忽而语音低弱了,颤声说:“伟大!”而谈及萨特的葬礼,木心脸色一正,引尼采的话:唯有戏子才能唤起群众巨大的兴奋。
木心开讲时六十二岁。多少民国书籍与读者,湮灭了。他的一生,密集伴随愈演愈烈的文化断层。他不肯断,而居然不曾断,这就是纽约世界文学史讲座潜藏的背景:在累累断层之间、之外、之后,木心始终将自己尽可能置于世界性的文学景观,倘若不是出走,这顽强而持久的挣扎,几乎濒于徒劳。
如今,听课学生陈丹青整理那五年那五册听课笔记,共八十五讲,逾四十万字,结集这本大书时,已不再将之仅仅看做“世界文学史讲座”。诚如木心所最早时设想的那样,这是他自己的“文学回忆录”,是一部“荒诞小说”,“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这也是木心留给世界的礼物,文学的福音书。
本书首次披露的木心先生及其亲属的珍贵照片,由陈丹青先生和木心的外甥王韦先生提供。附印民国版本的世界文学书影,是一部民国出版史的私人旁证。
目录
【小引】
世界文学史讲座(1989—1994)听课笔记小引/陈丹青
【代序】
文学,局外人的回忆 / 梁文道
【上册】
1989年 开课引言
第一讲 希腊罗马神话(一)
第二讲 希腊罗马神话(二)
第三讲 希腊史诗
第四讲 希腊悲剧及其他
第五讲 新旧约的故事和涵义
第六讲 新旧约再谈
第七讲 福音
第八讲 新旧约续谈
第九讲 东方的圣经
第十讲 印度的史诗、中国的诗经
第十一讲 诗经续谈
第十二讲 楚辞与屈原
第十三讲 中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第十四讲 先秦诸子:老子
第十五讲 先秦诸子:孔子、墨子
第十六讲 先秦诸子:孟子、庄子、荀子及其他
第十七讲 魏晋文学
第十八讲 谈音乐(未记)
第十九讲 陶渊明及其他
第二十讲 中世纪欧洲文学
第二十一讲 唐诗(一)
第二十二讲 唐诗(二)
第二十三讲 唐诗(三)
第二十四讲 宋词(一)
第二十五讲 宋词(二)
第二十六讲 中世纪波斯文学
第二十七讲 阿拉伯文学
第二十八讲 中国古代戏曲(一)
第二十九讲 中国古代小说(一)
第三十讲 中世纪日本文学
第三十一讲 文艺复兴与莎士比亚
第三十二讲 十七世纪英国文学、法国文学
第三十三讲 中国古代戏曲(二)
第三十四讲 中国古代小说(二)
第三十五讲 十八世纪英国文学
第三十六讲 十八世纪法国文学、德国文学
第三十七讲 歌德、席勒及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第三十八讲 十八世纪中国文学与曹雪芹
【下册】
第三十九讲 十九世纪英国文学(一)
第四十讲 十九世纪英国文学(二)
第四十一讲 十九世纪英国文学(三)
第四十二讲 十九世纪英国文学(四)
第四十三讲 十九世纪法国文学(一)
第四十四讲 十九世纪法国文学(二)
第四十五讲 十九世纪法国文学(三)
第四十六讲 十九世纪法国文学(四)
第四十七讲 十九世纪法国文学(五)
第四十八讲 十九世纪德国文学
第四十九讲 十九世纪德国文学、俄国文学
第五十讲 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再谈
第五十一讲 十九世纪俄国文学续谈
第五十二讲 十九世纪波兰文学、丹麦文学
第五十三讲 十九世纪挪威文学、瑞典文学
第五十四讲 十九世纪爱尔兰文学
第五十五讲 十九世纪美国文学
第五十六讲 十九世纪中国文学
第五十七讲 十九世纪日本文学
第五十八讲 二十世纪初期世界文学
第五十九讲 二十世纪现代派文学
第六十讲 影响二十世纪文学的哲学家(一)
第六十一讲 影响二十世纪文学的哲学家(二)
第六十二讲 象征主义
第六十三讲 意识流
第六十四讲 未来主义
第六十五讲 未来主义,表现主义及其他
第六十六讲 卡夫卡及其他
第六十七讲 表现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缺课)
第六十八讲 意象主义(一)
第六十九讲 意象主义(二)
第七十讲 存在主义(一)
第七十一讲 存在主义(二)
第七十二讲 萨特再谈
第七十三讲 萨特续谈
第七十四讲 加缪及其他
第七十五讲 新小说(一)
第七十六讲 新小说(二)
第七十七讲 新小说(三)
第七十八讲 原样派、荒诞剧、垮掉的一代
第七十九讲 垮掉的一代再谈
第八十讲 垮掉的一代续谈
第八十一讲 黑色幽默
第八十二讲 魔幻现实主义(一)
第八十三讲 魔幻现实主义(二)
……
1994年 最后一课
【后记】
1989—1994:听木心谈文学 / 陈丹青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综合上述,雷声很大,能讲吗?我有我的能讲。结结巴巴,总能讲完,总能使诸君听完后,在世界文学门内,不在门外。
▲ 我讲文学史,是一种压力的传授。我们讲了四年,正在承受压力,许多人受不了,回家了。他们有乡愿。
▲ 文学是脑的艺术,无声无色,和感官没有关系,却感动你,魔术性最大就是文学,你感动了——就是几个字呀!
▲这是安身立命、成功成就的依托。每个人的来龙去脉是不一样的,血统也不一样。在你一生中,尤其是年轻时,要在世界上多少大人物中,找亲属。精神源流上的精神血统:有所依据,知道自己的来历。找不到,一生茫然。找到后,用之不尽,“为有源头活水来”。西方也把《圣经》叫做“活水”。
▲我们讲课长达四年。为什么要学世界文学史?就是刚才说的,文化的第一要义,是广义的整体性。加一个“广义的”。如何在这个整体性中取得一个我们自己的制高点。
▲《地粮》中,纪德忽然说:“担当人性中最大的可能,这是一个好公式,我来推荐给你。”五十年来,我的体会:人性中最大的可能,是艺术。
▲ “文学是可爱的”——不要讲文学是崇高伟大的。文学可爱。大家课后不要放弃文学。文学是人学。至少,每天要看书。
▲世上有许多大人物,文学、思想、艺术,等等家。在那么多人物中间,要找你们自己的亲人,找精神上的血统。这是安身立命、成功成就的依托。每个人的来龙去脉是不一样的,血统也不一样。在你一生中,尤其是年轻时,要在世界上多少大人物中,找亲属。精神源流上的精神血统:有所依据,知道自己的来历。找不到,一生茫然。找到后,用之不尽,“为有源头活水来”。西方也把《圣经》叫做“活水”。
▲我们要有耐心读古人的东西,要体谅他们的好奇心,如鬼怪之类。现代人喜欢真实——在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前,以为已写得很真实了,到陀氏一出,啊!文学能那么真实!到普鲁斯特,更真实。
▲ 西方就有这好处:有这样健康的爱情教科书。中国要么道德教训,要么淫书;要么帝王将相画,要么春宫图。
▲福克纳领诺贝尔奖时说:说到底,艺术的力量是道德力量。大鼓掌。可他平时从来不说这些大道理。他书中不宣扬道德的。道德在土中,滋养花果——艺术品是土面上的花果。道德力量愈隐愈好。一点点透出来。哈代,陀思妥耶夫斯基,耐性多好!哪里宣扬什么道德。
▲ 现代文学,我以为好的作品将道德隐得更深,更不做是非黑白的评断。
▲中国近百年没有文学杰作。所谓继承本国传统,吸收外国经验,都是空话。什么“典型环境典型人物”,还是不知“人性”为何物,只会向怪癖的人性角落钻,饥饿呀,性压抑呀,好像“人性”就只一只胃,一部生殖器。
▲ 自己不会写通俗小说,但我非常尊重通俗小说。这是文学上的水、空气,一定要有。最好在三十岁以前读,而且一口气读完。
……
商品评论
虽然有着《文学回忆录》这样令人望而生畏的名字,此书却更像木心先生的私人文学回顾史。自然,这部涵盖5年听课笔记的上下两册厚厚大书,并非什么严肃的文学史著作,不过是当年木心在纽约时,辗转各家寓所,为一群中国艺术家讲私文学的记录。一人一小时十元,夫妇按一人收,不满十人暂停,说起来,这种随意的讲课形式倒颇有古风遗味。1989年到1994年,一讲就讲了五年,此时我们在干吗,大陆正在腥风血雨,开始金钱隔绝宇宙风的时代。大洋彼岸却正有一群同胞在懒洋洋地谈圣经佛教讨论古希腊神话,这感觉想来也有些奇妙。 最重要的是,主讲人木心先生,是一个妙不可言的人物。他也许不是什么学者大家,写过几本书,小说散文杂记诗都有,说他是作家自然不为过,但我觉得木心先生,到底还是一个艺术家。 私人回顾,主要讲的是观点。观点是什么?书里特别提到过,像马的缰绳,但手中有缰,胯下无马不行。为何人人想要观点,图方便。文学艺术就是马,看完整部《文学回忆录》,深觉胯下无马,好比你只给一个人看乐评却听不到音乐,读影评却不得看电影,太虐心。但好处在于,这种痛感绝望让人心痒痒。 接触木心不算晚,刚上高中时买了单色装帧的那套木心散文诗集。当时都没什么人说起木心,他的存在像是半截影子般的游离,后来由于陈丹青在大陆极力推荐,他的书才渐渐出了一版又一版,我当年那套朴素版装帧的都已绝版了。最早看《素履之往》、《即兴判断》、《鱼丽之宴》,迷迷糊糊读不出个名堂来,觉得这人讲话真绕,逻辑和文字甩我几千里。直到《哥伦比亚的倒影》才有些缘分已到的感觉,对于人世烟火他看得太为通透,反而让我心底衍生出一种冷眼旁观的恐怖感。 “常以为人是一个容器,盛着快乐,盛着悲哀。但人不是容器,人是导管,快乐流过,悲哀流过,导管只是导管。各种快乐悲哀流过流过,一直到死,导管才空了。疯子,就是导管的淤塞和破裂。 ” “我们人是很烦絮的,对于喜欢的和不喜欢的,都得像个名称,面临知其名称的事物,是舒泰的,不计较的,如果看着听着,不知其名称,便有一种淡淡的窘,漠漠的歉意,幽幽的尴尬相。 ” 这几句都极喜欢,还有更多天马行空的,诗不像诗文也不成文的,怎么也想象不出一个人怎么挥手一写就是这样的句子。看了《文学回忆录》才知道这里面是有些传承的,《哥伦比亚的倒影》、《九月初九》都是赋,是受《楚辞》的影响。也套用过杜甫的诗,先生爱杜甫是众所周知的,《琼美卡随想录》里说,“如果抽掉杜甫的作品,一部《全唐诗》会不会有塌下来的样子。” 整整八十五讲里仅两讲说日本文学,字里行间听得出木心先生的不安态度。也并不是偏见,要我说也只是没有特别偏好罢了,他偏心的是西洋那一派和国学经典。再者,旧时日本文学,不比现在的当代小说,不论古诗歌、散文、俳句等,需得懂得日文才能发掘其精妙之处,说是文学,其实论得多的却是日本的文化延伸。明治维新后日本文学有大起色,但终归比起英文和西方世界的作品,日本文学是对语言有狭隘要求的那一类。松尾芭蕉的俳句,五七五的规矩,不通日文真是没法品,就跟我们的《老子》、《诗经》翻不了英文一个道理。 妙人都最会用比喻,带着一点诡辩的幽默,皮而不俏的玩笑。木心说“《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看,好看。”这比喻简直是要成精了。艺术家总是要受苦的,幸好木心先生怕辜负艺术的教养,文革里被关在都是污水的牢里18个月,反倒是利用发给他们写检讨的纸写作,三根手指被折断,后又几度入狱,终究是挺过来了,82年来到纽约方才过上所谓“孤独、凄清、单调”的生活,正如他当年雇个挑夫,挑了几架子书上莫干山上闭关的年月。文革中木心先生之前的作品尽数被毁,他看得开,说“那是五十年前准备期写的东西,不作数。”看不开就要死,肉体没了自然就没了精神的载体,舍不得这些教养消失,光凭这也不能死。 两千多年的世界文学史,五年时间的长征,抱着对未来不抱希望的念头。最好的时光已经远去了,因为一本好小说而万人空巷的年代不再了。在商业社会里头,这样的情景只能出现在综艺节目、娱乐人物和热炒新闻上。文化界,有本柴静的《看见》引起热议就算不错了,还是身为主持人的作者名气大于书。 世界末日的整整一年前,木心先生在老家乌镇去世。浩浩荡荡近百年的人生,读了浩浩荡荡的书,写了浩浩荡荡的字,也经历了浩浩荡荡的事。最后一课尤好,不是什么总结陈词,就把三句话细细解释了一番:“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可以用来牺牲的。”看到这里万分感触,木心依旧用他那皮而不俏的口气说,“只要有人在研究一件事,我都赞成,哪怕研究打麻将——假如连续五年研究一个题目,不谋名,不谋利,而且不是傻子,一定是值得尊重的,钦佩的。认真做事,总不该反对。” 这便是《文学回忆录》除了作为一部浩瀚世界文学私人回忆史之外,更大的意义——曾有人团团坐拢听先生神聊,没有考试没有证书,没有赞助和课题,这份认真值得在这浮躁的世间被珍视。
木心讲述、陈丹青记录的《文学回忆录》应该叫《古今中外文学点评》或者《木心文学辞典》。一读起来就让人手不释卷,有种引人入胜、大快人心的感觉!我们算什么呢?显然没资格也没机遇亲耳聆听木心先生的教诲,但读着这本书,居然有亲临现场、亲耳谛听的感觉!木心快人快语,语言简洁至极但却内容广博。读《文学回忆录》的第一感觉就是,木心是个有大学问、大智慧的人,是个通才,越读越觉得能读到这本书实在是三生有幸。从《文学回忆录》可看出,浩如烟海的人类文学重要典籍他都有所涉猎,并对其中不少典籍深有研究和感悟,所以讲出来是真正的深入浅出,观点独到而精辟。只有融汇贯通、臻于化境的大家才能做到。他还讲了不少宗教和哲学,同样精彩,让人信服、向往,感觉有意外的收获。把自己放在与先贤平等的地位上给予点评,是本书一大特点。“别的法国...
关于这套书,想多说两句,我很少送别人书,因为每个人阅读口味不一样,送别人书等同为难人,但木心这套文学回忆录,我却送过三个人,分别是大学教授、美协主席和一个年级长我10多岁的画家,我想说明的是:这是我近两年读到的最受启发的书!我把它和《歌德谈话录》、《卡夫卡箴言集》并列,他解决了艺术家60岁之前的困惑!60岁之后嘛,呵呵,有困惑也解决不了了! 一直爱文学,虽然搞得是设计,实际此二者原理相同,都是用语言沟通!通读过世界著名作家,所以再读此书,有点做测试题的意思:知道自己那些不知道,那些懂了,却不够深刻。 陈丹青先生说他可以想象自己不出国,但他无法想象出国后没有遇见木心。深以为然。陈丹青先生的意义,不在于他画了西藏组画或从清华辞职,而在于他把木心先生介绍给了我们,因此肃然致敬! 木心有散文《明天不散不了》...
文学回忆录(木心留给世界的礼物,陈丹青五年听课笔录)
定 价: RMB98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