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法蘭西院士歐森納,再次展現他的博學與風趣,
循著「紙」走過的路,探索紙的一切!
電子媒介正盛的年代,一部向紙張致敬的廣博之作!
識貨的行家只會在極冷的冬天購買手工和紙?
紙在歐洲曾被視為惡魔之物?
居住在西班牙的猶太人,曾是歐洲紙張傳播的重要推手?
雨果創作《悲慘世界》時,無論如何都只用藍色稿紙書寫?
紙能做成電池,讓報紙上的哈利波特照片變影片?
紙,無處不在。不僅對書寫及知識傳播貢獻非凡,更與人類生活、百工興衰、地球資源等息息相關,影響人類歷史發展甚巨。
在這電子書崛起的時代,身為老書蟲的歐森納決定為「紙」踏上旅途,追溯紙的一切,並寫下這部向紙張致敬的作品,也是他企圖從紙切入的全球化簡史。於是,他以中國絲路為起點,循紙張傳播路線來到阿拉伯、歐洲,之後繼續前往日本、印度、加拿大、俄羅斯、瑞典、巴西等地,繞了地球一周。
於是,你將親睹敦煌珍貴的手抄本;翻閱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的手稿;讀到細菌學之父巴斯德的筆記;眼見世界僅存「人間國寶」以純熟的技術手工抄紙。同時,也參觀了百分之九十能源自主的高科技紙廠;進到戒備森嚴、接受世界各地一百五十個央行訂製紙鈔的廠房;拜訪以最先進機器人製造二千種以上衛生紙的葡萄牙衛生紙之王。然而,也直擊了印尼「亞洲漿紙」大量砍伐森林的蠻橫與傲慢。
作者以其淵博的學識,從多方角度探討「紙」在人類文明中扮演的角色,並深究造紙及用紙所衍生的地緣政治及環保問題。敘事簡潔,一針見血;文字既幽默又詩意,信筆拈來,處處智慧,發人深省。是一部從「紙」出發,揉合思路與旅路的深度遊記,不只資料豐富,還有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趣聞軼事。
讀完此書,你會發現:原來,紙張堅韌無比,紙有無限可能,紙的小宇宙如此浩瀚無垠!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艾瑞克.歐森納(Erik Orsenna)
本名艾瑞克.阿爾努(Erik Arnoult),為法國知名政治家、經濟學家暨暢銷作家。於巴黎高等政治學院主修哲學、政治畢業後,至倫敦政經學院取得經濟學博士學位。曾擔任研究員,專長為國際財經和發展經濟,亦曾於巴黎第一大學、巴黎高等師範學院等處任教。1980至90年代活躍於政壇,曾是密特朗總統的文化顧問;2000年擔任希拉克總統的國策顧問。
在此同時,他出版了多部著作,並於1978年以《洛桑生活》贏得羅傑尼米耶獎;1988年一舉以《殖民博覽會》獲龔固爾文學獎,同年獲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2006年,《棉花國度之旅:全球化簡史》同時獲得尤里西斯報導文學獎和經濟學類叢書獎;2010年出版的《哥倫布行動》(野人文化出版),則是他以最愛的海洋為題所創作的歷史小說。
而本書的創作緣起,在於作者身為研發出法國第一具電子書閱讀器的主導人,眼見電子媒介日益興盛,決定為他「使用」多年的「紙」,進行一趟追溯之旅,並寫下這部紙的專書《紙之路:一個老書蟲的紙文明溯源行旅》。
這位法蘭西院士身為多產作家,漫長的職業生涯中,佳評如潮,掌聲不斷,可說是20世紀最重要的法文作家之一。
■譯者簡介
李淑寧
出生成長於台灣,比利時魯汶大學碩士,曾任駐法國特約記者,從事法英中翻譯工作多年,譯作包括《經典設計150年》、《夢想可以成真──蘇珊大嬸的美聲傳奇》、《孩子的情慾世界,你知道?》、《奇蹟女孩》、《藝術的熱情》等。旅居歐洲十多年後,自2005年定居美國。
本書目錄
作者歐森納愛書也愛紙,深深感受到因為時代變遷,所愛的紙已飽受威脅。他由愛出發,帶著一顆好奇的赤子心,啓動了豐盈的能量,展開這趟紙探索的訪談遊記。
你可知道嗎?發明熱氣球的法國蒙格勒費耶兩兄弟,是來自造紙家族的背景;廣島紀念廣場每年收到的無數小摺紙飾品,是女孩禎子和她同學們摺千紙鶴祈福的延續……在閱讀這本充滿知性,内容豐富的《紙之路》時,隨著作者輕鬆有趣、毫不造作的文筆,神遊許多紙的軼聞趣事,真是何其幸福啊!
就如作者所言,沒有河流就沒有紙;生產紙的地方,尤其是手工造紙工坊,幾乎都在山明水秀的地靈之處;要接近最純淨的水源,才能造出最純淨的紙張。作者以他單純之眼,洞見紙張最透眞的本質,著實令人感動又歡喜。在他亦詩亦歌的描述裡,彷如身歷其境優遊其間,想像造紙已是心底最美麗的風景。
在樹火紙博物館工作多年的我,有幸看到一位學識淵博的愛紙人,跳脫紙專家說明紙專業的框架,用一個全方位的視角以及多元面向的新思維,看待紙在人類文明演進過程裡所帶來的意義和影響。除了禮敬歷史的成就,省思紙與現今環境生態的消融關係,更思考著如何在突破紙與科技的結合、努力不被電子化取代的同時,重新探討紙在未來定位的可能。
《紙之路》的問世,對於一位愛紙、惜紙又想更認識紙的人而言無疑是項福音。期待它能燃起更多的熱情及投入,進而從哲學、歷史、藝術到科技等不同角度切入,重新在兩千多年後的今天,找回紙本質的精彩與不可取代的價值,給人類對中國人發明的紙,再帶來一次驚喜,與永遠的致敬。
【摘文2】
前言
有天,我心想我從來沒感謝它。然而這些年來多虧它,我才能閱讀無數的書籍。如果我的生活裡不再有閱讀,或是如果我從沒閱讀過,我的人生會是什麼樣?
近六十年來,我每天早上在它的背上辛勞筆耕(少不了橡皮擦的幫忙),寫著我的故事。如果我不再寫我的故事,我的生活會是什麼樣?
我延宕多時。人們說,如今它脆弱且飽受威脅,我想是該向它致敬的時候。於是我決定上路,走它曾歷經的路。
我親愛的紙!
親愛的植物纖維製成的神奇紙漿!
* * *
臨行前,童年的記憶湧上心頭,彷彿是為我餞行。話說那年的七月初,我們準備到布列塔尼半島待上兩個月度過暑假。一想到我得和我最愛的書分開那麼久,原本心中因為要回到我深愛的貝雷艾島(Bréhat)的幸福感,突然沖淡許多。我曾偷偷把《三劍客》(Les Trois Mousquetaires)藏在黃色雨衣之間,或是把「聖艾提安武器和單車公司」(Armes et Cycles de Saint-Étienne)的目錄塞在靴子裡,不然就是把《苦兒流浪記》(Sans Famille)、《善良小惡魔》(Un Bon petit diable)藏在重達五公斤的草莓–蘋果、李子–蘋果,或是桃子–蘋果的果醬瓶之間(我心中有個小小疑問:為何戰後果醬裡總是有蘋果呢?)無論我多麼會藏,我爸爸總是一眼偵察到我偷藏的書,馬上要我把書放回我的房間。
爸爸沒好氣地告訴我:「你有沒有搞錯?看看窗外!我的車不是大卡車,只是一台雷諾驅逐艦小客車(或是香堡客車)。」註1
這時媽媽開口了(媽媽總在這樣的情況出現),可能是要安撫我,同時要讓我爸爸臉上無光,讓他明白他沒什麼歷史知識。媽媽說:「我就說嘛,艾瑞克覺得自己是波斯大臣。」
我佯裝很吃驚的樣子:「媽,哪位大臣?」
媽媽說:「就是阿布.卡辛.伊斯麥爾(Abdul Kassem Ismaïl)」。
當年網路還不存在,因此我無法知道更多這位我媽媽口中的波斯大臣。
伊斯麥爾大臣最大的特點就是非常愛他那十一萬七千冊的書,即使和他的書本分開一天對他都是折磨。所以每當伊斯麥爾旅行時,總是帶著他所有的書。或者應該說,他把背書旅行的任務交給四百隻駱駝。這在當時沒什麼大不了,許多國王和元首出巡時總是帶著最愛的私人物品以及寵臣浩浩蕩蕩出發。伊斯麥爾不僅愛書,也愛秩序,因此他的四百隻駱駝是以所載書冊的字母順序排列出發旅行。
我們當然知道,我的母親趁這個機會教我一點人生的道理。
沒想到她一副絕望的樣子,嘆了一口氣對我說:「我看你房間凌亂的樣子,我心想,你大概一輩子都不可能成為大臣。」
我聽了忍不住暗自發誓,我一定要讓我母親刮目相看,證明她錯看我了。在十二號國道往西前進的漫長車程中,我的思緒飛向遠方,我幻想著沙漠和綠洲,以及我未來那十一萬七千本書組成的漫遊圖書館。
神遊中,當我旅隊中的第一隻駱駝(負責背字母開頭AA到AC的書)到達聖伊萊爾莒阿爾古埃(Saint-Hilaire-du-Harcouët),那第四百隻駱駝(背著字母Z的書)會在哪裡?
註1:當年法國民眾最常開的國民車,不是雷諾的驅逐艦(Frégate)小客車,就是辛姆卡(Simca)的香堡(ChamBord)客車。
【摘文3】
布列塔尼半島上屬於中國的小世界
普洛哥尼克(法國)
根據我小時候在學校所學的記憶,中國人對我們人類文明貢獻的四大發明:火藥、指南針、印刷術和造紙。
因此我的旅程應該從中國開始。但是中國幅員遼闊,我得先做功課才行。
我們常觀察到奇妙的反差現象,比方說在法國最嫻熟東方古文明的人偏偏住在法國西邊,也許這是擔任「法國遠東學院」(L’École française d’Extrême-Orient)院長多年後的平衡結果吧。
於是十月某個陰雨的早晨,我站在普洛哥尼克(Plogonnec)的教堂後面。如果你想知道更清楚,普洛哥尼克是個安靜低調的小城,位於菲尼斯泰爾省(Finistère sud),介於坎佩爾(Quimper)與朵拿納茲(Douarnenez)之間。
坐落於半島街一棟曾是代書辦公室的房子裡,戴仁(Jean-Pierre Drgège)和一隻黑貓等著我到訪。我希望戴仁不會怪罪我,初次見面,我覺得戴仁這位博學多聞的學者和我這無知的人,在外型上有幾分神似:同樣是不高的身材,相同的眼鏡,甚至一樣圓圓的頭型,連禿頭的情況也十分相似。
主人和他的貓,很快就開始幫我上課。
長久以來很多人認為東漢的蔡倫發明了造紙術,其實不然。蔡倫擔任東漢尚方令,掌管宮廷文物制作,卒於西元一二一年,並非造紙術的發明者。
有考古學家在一些陵墓和田野調查時發現了年代更久遠的紙,有些紙甚至可追溯到西元前二世紀。
考古學家的發現與年代的考證,推翻蔡倫發明造紙術的理論。
我問:「這些古紙的成分是什麼?」
戴仁答:「這些古紙是由磨碎的植物纖維製成,主要是麻類植物,也有以亞麻、竹、桑樹樹皮做成的……有些人……」說到一半戴仁不禁芫薾,「有些人傳說是以舊衣服,甚至破舊的捕魚網做的呢。不過這不是我想告訴你的紙張故事,最好不要相信一些想像力過於豐富的傳說。」
屋裡的黑貓來去自如,就像所有的貓一樣。但我感覺這隻貓彷彿豎起耳朵聆聽我們的談話,像是督學監督老師授課的情況。
我問:「請問在中國哪裡生產出人類歷史上第一張紙?」
戴仁答:「可能到處都有吧。如果說多數發掘到的紙集中在北部,沿著塔克拉瑪干沙漠和戈壁沙漠邊緣的絲路,那是因為那裡氣候乾燥。紙看似脆弱,其實堅固耐用,抵抗力特別強,唯一的天敵就是濕度。」
自孩提時代我就一直夢想有朝一日能沿絲路走一遭。追蹤研究紙的故事是否是天下掉下來的禮物,讓我完成絲路之旅的夢想?
戴仁繼續他的講學:「絲的漢字是由兩個『糸』的部首組成;紙的漢字組合左邊也是部首『糸』,右邊則加上聲符『氏』。也由於『氏』這個部首,我們得以區別絲和紙。從這兒你可看出中文的智慧:絲和紙非常相像,不是嗎?人類在紙上記事之前,就是寫在絲上面。在世界各地,絲一直是最高貴的布料,但同時,仍見人們以塗油的紙縫製衣服,所以可以說,紙是比較低調的絲。」
我拿出筆記本,像個奮勤好學的學生,努力作筆記。
「你也許會很驚訝,『氏』這個部首本身也有含意。氏是家庭姓氏的意思。你看看『紙』(papier)這個字,還有『非法移民』(sans-papiers),紙這個字真的很值得玩味!」
現在我們到了智者的書房。位於二樓的書房十分寬敞,放滿了中文書籍,幾乎很少看到西洋字母的書。
黑貓望著我,一副懷疑的樣子,不確定我是怎麼有這個榮幸獲邀到這書房。
戴仁打開一口箱子,讓我看他收到的禮物:從亞洲的中國、韓國、日本、越南等國來的古樸紙片,透著窗外射入的光,能看見難以辨識的材質以及完好如化石般的長纖維。
我悄然回到我的夢境:絲路之旅。
原本埋首於寶貝收藏中的戴仁突然抬起頭來:「你應該和我的一位同事聯絡。她叫戴思博(Catherine Despeux),專精於中國思想。她曾研究過藏經洞的手抄本。」
藏經洞?我有點迷惘,想知道更多。
「喔!如果她願意的話,讓她跟你解釋吧。我知道她正在準備旅行,也許她願意讓你同行?」
我步履蹣跚離開智者與黑貓的家。我身處普洛哥尼克小鎮,走進代書老房子對面一家名為「聖燭」(Le Chandeleur)的可麗餅小吃店。經過一間掛著過多鏡子的狹長廳室,我感到暈眩。
我的紙研究之旅有著各式各樣的迴響、相似、託寓和隱喻,顯得豐富有趣。
紙之路: 一個老書蟲的紙文明溯源行旅
Sur la Route du Papier
作者 / 艾瑞克.歐森納Erik Orsenna
譯者 / 李淑寧
出版社 / 野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 2014/01/08
商品語言 / 中文/繁體
裝訂 / 平裝
定價 / NT$350 (HKD117)
頁數 / 320 |
尺寸 / 14.8X21CM |
裝訂 / 平裝 |
級別 / 無 |
語言 / 中文/繁體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