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兩個媽

 

內容簡介

「同性戀怎麼養小孩!?」
一位青少年的演講影片被瘋狂轉載,
甚至獲得2011年YouTube政治類最高點閱率
──全因他有一對女同性戀雙親。


  晚安。我的名字叫做查克.華茲。
  第六代愛荷華人,愛荷華大學工程系的學生,
  我是由兩位女性撫養長大。
  而我表現得還不錯。

本書特色:

  一個在美國愛荷華發生的事件,回應著台灣當今最受爭議的話題
  ──關於婚姻平權、同志成家以及如何教養小孩。
  全球華文的書市上,不可缺席的重要見證

  我們不需要是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或擁有同性戀父母,
  也能了解這些家庭所被迫經歷的艱難。

  約莫在十五年前,美國開始一連串針對同性婚姻與LGBT人權的公共討論;
  同性戀公開進入穩定的親密關係、建立家庭,
  甚至透過領養或「人工」方式養育小孩。
  他們想要享有並使用公民權、自由權及法律保障,
  保護他們摯愛的伴侶及小孩──但是有些人不想要這件事發生。

  這只是一個家的故事。

  我寫這本書,是想跟你聊聊家庭:
  我的妹妹潔比、我的兩個媽媽杰姬和泰莉,和我們的狗喜爾多。
  以及在我長大成人過程中,我媽媽們所教導的種種價值觀。

  我們聽過許多「同性戀養育小孩會帶來傷害」的言論,
  但在我十九年來的人生中,
  不曾被人察覺到我是由同性戀伴侶撫養長大。
  你知道為什麼嗎?
  因為我媽媽們的性傾向對我的人格毫無影響。

  我跟你們的孩子沒有任何不同,家庭也別無兩樣;                         
  如果我是你的兒子,我相信我會讓你感到驕傲。

  家庭的價值不是來自於政府說:「恭喜你們結婚了!」
  家的意義來自於我們承諾彼此、共度難關,一起享受美好時光。
  家,來自於將我們緊緊相連的愛。

名人推薦

  人權工作者 陳嘉君
  立法委員 尤美女
  音樂人 陳珊妮
  作家 個人意見
  作家伴侶 陳雪與早餐人
  作家 肆一
  作家 廖玉蕙

  愛都準備好了,人人成家推薦

  「你會發現,在他們的故事當中,
  獨特的不是家長的性傾向,獨特的不是家庭成員組合,
  獨特的永遠是愛,是他們為愛奮鬥的故事,帶給我們力量。」── 陳嘉君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查克.華茲(Zach Wahls)


  作家、演說家、公民權倡議者、創業家、綠灣包裝工隊球迷,以及第六代愛荷華人。他是愛荷華城市教學(Iowa City Learns)的創辦人,提供教學服務、提升學生的課業成就,目前也是東愛荷華再生能源(The Eastern Iowa Renewable Energy Coalition)的財務長──是他自行創業的一家太陽能項目融資公司。他的文章刊載於《野獸日報》(The Daily Beast)、《狄蒙紀錄報》(The Des Moines Register)及《愛荷華人日報》(The Daily Iowan),而在愛荷華司法委員會的演講──關於他和兩個媽媽的生活、成長過程,獲得2011年YouTube政治類影片中最高點閱率。作者現居於愛荷華市。

布魯斯.利特菲爾(Bruce Littlefield)

  暢銷作家,也是一名記者,作品常見於《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人物雜誌》(People)、《芝加哥論壇報》(The Chicago Tribune)及其他出版品。現居於紐約。

譯者簡介

廖彥喬


  出生在以米聞名的小鎮,北上唸大學時才發現原來也有難吃的白飯。對台北城又愛又恨,居住長度已逐漸逼近歲數的一半。厭惡人類對待其他物種與環境的方式,卻又享受和人們漫無目的地閒扯或深深交談。

  喜歡語言,喜歡書寫,曾以為人生非得往某個方向衝刺不可;幸運的是現在已學著放慢腳步,睜大眼睛與耳朵捕捉當下種種細節。自第一次上街頭後,即樂於參與各項人權運動,不知不覺近幾年的重心都在「做性別」,至今仍未感到無聊。真心渴望各色各樣的伴侶、家庭皆能成為這塊土地上的尋常風景。
 

 

目錄

引言
序章
第一章 做好準備
第二章 服從
第三章 信實
第四章 善良
第五章 友愛
第六章 虔誠
第七章 助人
第八章 有禮
第九章 樂觀
第十章 忠心
第十一章 整潔
第十二章 節儉
第十三章 勇敢
第十四章 日行一善
致謝辭
附錄
一、十二個我最常被問的問題
二、同性婚姻的辯論
三、外出共餐
 

 

引言

  因為最近的一場演講,我回到了出生地—威斯康辛中部。我受到中部州立理工學院,分別向三個校區的師生演講:威斯康辛的拉皮茲、史蒂芬普穎特,以及我的故鄉,馬什菲爾德。在馬什菲爾德的演講結束後,我前往拉皮茲接受一位護理系學生的採訪,她想知道在醫院做醫療照護時,怎麼跟同性伴侶及其家人互動較好。

  我跟這位年輕女性聊了一會兒,她解釋自己的弟弟也是同性戀,她非常關心父母親的感受和身心狀況;但我漸漸發現,她比她所表現出來的還要更虔誠。約莫聊了四十五分鐘後,她透露—用她的話來說,自己是個「耶穌迷」(Jesus freak,強調研究《聖經》、禁用毒品的狂熱青年信徒),然而,她繼續解釋她所屬的非常小眾的信仰群體,相信同性戀是罪,但也認為同性戀者應有與同性結婚的權利。

  我說了自己的故事。我如何被生出來、我媽媽們如何相遇、我媽媽泰莉被診斷出患有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一種極具毀滅性免疫系統疾病,使她只能以輪椅代步—我們全家人一同面對的挑戰、以及我們必須克服的種種法律障礙;我提到在她們二○○九年的婚禮時,我是伴郎,並在婚宴上致詞。她問道如何讓像我這樣的家庭感到自在、怎麼稱呼重要的另一半,慢慢地,她也開始分享更多自己的故事。

  阿曼達兩年前結了婚,在那個小型的宗教儀式上,只有她、她丈夫和牧師三個人出席。他們在經濟大蕭條剛開始時舉辦婚禮,因為負擔不起親朋好友都能參加的公開典禮,於是決定在能公開互許承諾前,都不申請結婚證書。我聽她敘述那段過度期,在他們舉行宗教儀式後到公開結婚前,她都必須在稅單上勾選「單身」那一欄;「感覺好像我在說謊一樣,」她告訴我,接著停頓了一下,「這讓我很受傷。」

  「是呀,」我說,我完全了解。「這是我媽媽們十五年來必須做的事,這也是全國各地同性戀伴侶每天必須面對的事。」

  她看著我,眼神澄澈,「這是不對的。」她輕聲說。儘管身為一個異性戀,身為一個來自威斯康辛州中部保守的女性基督徒,她了解我媽媽們的痛苦。

  我點點頭,那一刻我意識到人們不需要是男同性戀、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或擁有同性戀父母,才能知道並了解像我們這樣的家庭所被迫經歷的艱難。

  我們只是需要去傾聽而已。
 

 
內容連載
 
〈序章〉

重要的先說在前頭:如果你是威斯特布路浸信會(Westboro Baptist Church)的弗雷德.菲爾普斯(Fred Phelps)或宣稱同性戀比恐怖主義還危險的州議員莎莉.肯恩(Sally Kern),我建議你平靜、小心翼翼地把這本書放回架上,當做你從沒碰過它。希望你身邊沒有任何人發現,那你就能成功脫逃。

其他人請跟著 我多停留幾頁。是的,即使你們認為我的想法「不自然」、或是可憐我「悲慘不幸」的家庭經驗,且深深相信我事實上就是個被虐兒,我都不期待自己的故事能說服 你們每一個人能贊同以下的說法—同性戀不是一個「選擇」,或同性婚姻應該要合法化,甚至在我長大成人的過程中從未因媽媽們的性傾向而受到傷害。

我保證我不會要求你參加同性戀婚禮、唱百老匯音樂劇,我也不會試圖拿同志運動倡議的目標把你洗腦(雖然如果我是同性戀,或同性戀真的有某種把人「掰彎」的詭計的話,我可能真的會這麼做)。不,這本書完全不是什麼陰險狡詐之計。

我想做的是,跟你談談我的家庭—我的妹妹,潔比(Zebby);我的兩個媽媽,杰姬和泰莉(Jackie and Terry);和我們的狗,喜爾多(Theodore)—以及在我生長成人過程中,我媽媽們教導我的種種價值觀。

約 莫在十五年前,美國開始一連串針對同性婚姻與LGBT 人權的公共討論;同性戀公開進入穩定的親密關係、建立家庭,甚至透過領養或「人工」方式養育小孩。自然而然地,他們想要與進入婚姻的異性戀辦伴侶一樣,每 天享有並使用公民權、自由權及法律保障,來保護他們摯愛的伴侶及小孩。

但是有些人不想要這件事發生。
 
 
不論是過 去或現在,這都是爭議性極高、極為困難的議題—一個只會愈來愈大的議題,因為有愈來愈多的同性戀出櫃,穩定下來、建立家庭,並且有了小孩。自從這樣的對話 開始後,已有不少人說了或寫了關於在「同性戀家庭」養育長大的小孩(順帶一提,我覺得這個分類很蠢。我媽並不住在同性戀的房子裡、開同性戀的車、或養一隻 同性戀的狗—至少目前我們認為是這樣),但是身為同性戀的小孩,我們因為忙著長大—就算無須不斷向社會交代自己的家庭結構,青春期也已經夠苦的了—一直都 沒有什麼貢獻;再者,即使保守估計,在美國共有兩百萬左右、雙親為LGBT 的小孩,在我知道同樣被公開出櫃的同性戀養育長大的同伴中,我們沒有一個人是超過二十五歲的。

我不需要成為這本書的作者,我不是被訓練來做這件事或準備成為發言人的;我從來沒學過什麼潛移默化的黑魔法,我也沒有因為我媽媽們是誰而要求成為全國—還有,信不信由你—國際的媒體話題焦點。我只是想要捍衛我的家庭。

如 果那場演講在無人注目的情況下完成,或根本從未發表過,公聽會結束後我也就不必被迫回答懷疑論者的發問了。當然,在成長過程中我的確常常被問關於我媽媽們 的問題,但這些問題通常都有修飾過,且大多不具侵略性;那些發問都非常有禮貌,不會造成任何困擾。若是屬於我這個世代的好奇寶寶,他們大多覺得雙親是同性 戀沒什麼大不了。當我再長大一點,這些問題可能就慢慢減少、轉為稀稀落落的發問,接著幾乎完全消失。

但後來這一切都變了。自從我在公聽會上的演講被瘋狂轉載後,保守部落客和廣播主持人拆解我的講稿、逐字逐句地分析,以高傲、沒人性的姿態指涉像我這樣的人是「異端」和「受虐兒」。

這些全都只是為了回應一位青少年六百字、三分鐘的演講。
 
在 二○一一年一月三十一日星期一的傍晚,我在愛荷華州的首府狄蒙市(Des Moines),解釋我反對愛荷華眾議院的聯合決議第六號—一項重新定義愛荷華州的婚姻僅限於一男一女,因此排除未來同性伴侶行使民事結合可能性的憲法修 正案;這也是在美國五十州及世界各地如火如荼進行的重要辯論。演講中提及我的家庭生活,我個人的成就,以及我在同性戀雙親養育下長大成人的一些觀察。但我 完全沒想到這件事即將徹底改變我的生活。

隔天早晨,愛荷華眾議院民主黨將我的演講上傳至YouTube(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到星期五 以前,這支影片的點閱率已破百萬,而且被CNN、ABC、MSNBC 及CBS 報導。全國電視節目現場就在我媽媽的客廳裡報導我們的家庭生活,且我受邀上隔週的艾倫脫口秀(The Ellen DeGeneres Show);當討論到那段演講影片被瘋狂轉載的速度時,一位YouTube 發言人告訴當地報社說,這就如同達成了不可能的任務,非常不可思議;尤其是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正在這麼做。

基於我仍無法完全解釋的理由—雖然其中當然包括各項事實,例如我是個異性戀男性、愛荷華人、美國童軍、在同儕中也是得體有教養的孩子—我,一個中介者,成為某個訊息,在支持與不支持LGBT 人權的人們之間形成了廣大的迴響。

所 以現在我們來到了這裡—我寫,你讀—一本回應關於同性戀伴侶及個人的小孩種種問題的書。但我無法代表整個同性戀社群發言,因為不管你雙親的性別為同性或異 性,童年經驗皆因人而異;舉例來說,除了我妹妹之外,我是我自己唯一知道擁有同性戀雙親、生理母親懷我時是單身狀態的小孩;而我也不需要告訴你,在愛荷華 州、愛荷華市,跟在格林威治出生長大非常不同。這只是一個家的故事—雖然我希望這能激勵其他孩子分享他們的故事—也只是我一個人的思考和回憶。

這本書是初步探索我媽媽們教導我的價值,這樣的價值根基於我的家,並且一路引領我成為鷹級童軍—美國童軍(BSA, Boy Scouts America)的最高級別—以及與我這樣的孩子有何關連。

這本書也是回應所有那些說我「不一樣」的人。
 
是 的,我當然可以看見我的家庭有多麼不同,我也承認我自己的不同;但我必須坦承,我沒有辦法真的感受到這些不同。畢竟,我沒有可以拿來與我人生做比較的控制 組,沒有可以拿來與當下做比較、「正常」擁有一個爸爸一個媽媽的記憶。雖然社會不時提醒我,我的家庭結構有多麼不同,我感覺就像被告知自己穿了不同顏色的 襪子;是的,你可能不大喜歡它們看起來的樣子,但除了偶爾對這樣的美學不滿外,它會影響到你的生活嗎?

我知道襪子只是視覺上的舉例;被一 對女同性戀伴侶撫養長大,與被一對異性戀的伴侶撫養長大,兩者之間具有非常重大的不同之處。但我不覺得你有辦法跟我握握手、喝杯咖啡聊聊天,就發現我雙親 的性別或襪子的顏色。事實上,雖然二十年算不上令人印象深刻、可做大膽宣示的時間長度,我仍要宣告,直到此時此刻,我所遇過的每一個人中,沒有任何人意識 到我是被同性戀伴侶養育長大的。沒有任何一次。且這件事若在未來二十年內改變的話,我會非常驚訝。

但是,除了顯而易見的不同外,究竟有哪 些重大的不同之處呢?這個嘛,我是從我好朋友的爸爸身上學到怎麼刮鬍子,從《花花公子》雜誌上學到怎麼打領帶的;在申請印度簽證時,我必須向官員詳細解釋 為何將「父親姓名」那一欄留空,因為我不知道他的名字—我從未遇過那位男人,也不打算見面;我雙親的性向,以及她們在基督信仰的背景下長大、卻又遭此宗教 拒絕在外的經歷,帶領她們找到教義更為開放寬容的一神普救派信仰,這也是另一種與大多美國家庭非常不同之處。

然而,當我在愛荷華州司法委 員會聯合決議第六號的公聽會上,宣稱「我雙親的性傾向對我人格的內涵沒有任何影響」時,我不是在說謊,而是全心全意相信這是真的。畢竟,一個人的性向不能 決定她或他對於歧視的回應;這個回應不是取決於你的膚色,你的性別,你的性向,或是任何不能改變的特質,而是取決於你抱持的信念與珍視的價值—你人格的內 涵。
 
當我在寫這本書時,已經是在愛荷華眾議院的演講、影片被瘋狂轉載的一年後了。

而我依舊很難相信發生過的這 一切是真的。當我收到希望我在政治場合、募款、班級和會議室發表演說的邀請時,不禁要自問,像我這樣年紀還沒大到可以點啤酒的人,究竟可以說些什麼你不知 道的事呢?但我在愛荷華州及國內四處旅行時,曾有非常反對LGBT 人權的人們告訴我,我的故事改變了他們的想法。過去一年,我意識到自己的經驗正在引發某種迴響—而這之間的關連,我才剛剛開始了解。

我的 故事其實可以從任何其他地方開始—我們家從威斯康辛搬到愛荷華、我媽媽泰莉與她交往多年的女友分手、愛荷華州同性婚姻合法的那一天、我從幼稚園跑回家告訴 媽媽我想加入童子軍;但我最近才啟航的這趟旅程有個非常明確的起點。當愛荷華司法委員會的主席叫了我的名字,我深吸了一口氣,踏上眾議院的講臺,開始捍衛 我的家庭和我媽媽們的婚姻:

主席,晚安。我的名字叫做查克.華茲,我是第六代愛荷華人,愛荷華大學工程學系的學生,我是由兩位女性撫養長大的。

(全文請見《我的兩個媽》)
 
 
 

我的兩個媽

My Two Moms: Lessons of Love, Strength, and What Makes a Family

  • 定價:320 (HKD107)
 

我的兩個媽

My Two Moms: Lessons of Love, Strength, and What Makes a Family

  • 定價:320 (HKD107)

 

 

  • ISBN:9789866474521
  • 叢書系列:彩虹館
  • 規格:14.5 x 20 cm / 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書蟲小店 的頭像
    書蟲小店

    書蟲小店的部落格

    書蟲小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