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推薦

 

「被壓迫者有反抗的權利,但不止於此;在獲得解放後,更應該具有悲憫胸懷。曼德拉形塑了最佳人格典範:在挫敗絕望時刻,他勇於抗爭;在權利巔峰時刻,他勇於寬容。他的勇氣來自智慧,他的信心來自博愛。從來不以英雄自豪,也不以苦難自憐,曼德拉留給人類的禮物,正是愛與勇氣的精神遺產。」
--陳芳明

 

「曼德拉是我最景仰的人,史丹格這本睿智且感人的作品完全掌握了我有幸認識的曼德拉。然而閱讀《曼德拉的禮物》更給我新的洞察與啟發,我相信對其他人而言,也能接收到同樣的禮物。我重新得到了啟發,我知道其他人亦復如是。」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

 

「曼德拉走過漫漫長路,而他一路上習得的教訓則由史丹格很有技巧地萃取成一份禮物。經由窩心卻也心碎的軼事趣聞,這本能振奮、啟迪人心的著作,使每個想要使世界更好的人,都能親炙曼德拉得來不易的智慧。」
--《三杯茶》作者/摩頓森

 

「這本討喜且激勵人心的書是本哲學指南,指引我們如何讓自己向曼德拉的仁慈看齊,如何把他的偉大當作我們每天生活舉止的典範。」
--哈佛大學講座教授/亨利.路易士.蓋茲二世

 

「曼德拉傳遞的每字每句,都是親身力行,不論其代價為何,其中最恆久的就是「寬恕」。《曼德拉的禮物》帶我們深入本世紀最重要的英雄之一的內心世界,而這些道理將從根本改變你的生活方式。」
--《終極的快樂處方》作者/喬普拉

 

「《曼德拉的禮物》即時提醒了我們,這位偉大人物的政治才華、為人的正直以及對生存與求勝無人能比的本能。每個世界級的領袖都應該隨身帶著這本書。」
--美國NBC王牌主播/布羅柯

 

「這裡的智慧是由一位很棒的作家從世界最偉大的道德領袖身上萃取而成,時間要拉回他們一起密切合作寫回憶錄的時候。史丹格不僅描繪出十五堂重要的人生課程,更有數百個更細微的洞察,同時也以貼近且誠實的角度呈現這位激勵人心者的面貌。」
--愛因斯坦傳與富蘭克林傳的作者/艾薩克森

 

「《曼德拉的禮物》以令人興奮、直接且生動的方式,使偉大具備了形體、人性與複雜度。史丹格以三十年從文化與政治上的傑出寫作鍛練出來的優雅與明晰,讓這本書光芒萬丈、充滿啟發且值得流傳。」
--《開闊之路》作者/艾爾

 

內容簡介

 

◎聯合推薦
陳芳明
王丹
張鐵志

 

他是一個懂得恐懼的勇者,一個懂得退讓的智者,一個懂得用智慧創造和平的仁者
他是曼德拉,是非洲的華盛頓,微笑是他最大的武器

 

我們嚮往英雄,無奈英雄何其少。剛歡度九十大壽的曼德拉,是世上所能企見的世俗聖人。他曾經為了破除南非的種族隔離相信過暴力,因而入獄二十七年,出獄後他力圖化解種族對立,成為首任民選總統,然而聲望達到巔峰的曼德拉不戀棧權位,選擇交棒,創下非洲華盛頓的美名,也讓南非成為非洲幾個民主國家中相對穩定的國家。入獄前,他是個容易被激怒的叛亂分子黑花俠,出獄後,他卻成為了智慧的象徵。

 

理查.史丹格是《時代雜誌》總編輯,與曼德拉有近二十年的深厚感情,將他與曼德拉所做無數小時的深入談話,濃縮成十五堂重大的生命課程。史丹格和曼德拉過去曾聯手撰寫曼德拉的自傳,並且伴隨他出行各地,期間歷時將近三年,涵蓋曼德拉帶領南非進入史上首次民主選擇的關鍵時期。他下筆不僅充滿感性,更觀察敏銳,讀者不僅讀到曼德拉的人生智慧,更能理解南非走向民主、和平解決種族對立的動盪。

 

在《曼德拉的禮物》,史丹格講述這位「南非的華盛頓」受到試煉的時刻,以及他從中學到的智慧:用運動就能化解對立,為什麼我們應該瞭解敵人;為什麼勇氣並非無所畏懼;為什麼事情並非非黑即白,而往往是兩面皆具;以及退出也是一種領導的道理。這些人生課程交織著精采的故事,包括曼德拉受部落酋長監護長大的童年,早年的自由鬥士生涯,二十七年牢獄歲月並未擊垮他,以及八十歲後重新享受到的幸福婚姻。
一如《最後的演講》(The Last Lecture)和《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Tuesdays with Morrie)那般,這本書雖然輕薄卻具有深刻啟發的力量,這是曼德拉以自己的生命經歷,送給世人最大的禮物。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理查.史丹格(Richard Stengel)

 


是《時代》雜誌的執行總編輯。史丹格曾和曼德拉共同執筆曼德拉在一九九三年的暢銷自傳《漫漫自由路》(Long Walk to Freedom),也是一九九六年獲奧斯卡獎提名的紀錄片《曼德拉》(Mandela)的製片人之一。他還著有《一月豔陽》(January Sun: One Day, Three Lives, a South African Town)和《恭維簡史》(You're Too Kind: A Brief History of Flattery)。史丹格和妻子與兩個兒子住在紐約。

 

■譯者簡介

 

郭乃嘉
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目前為專職譯者。譯作包括《古文明之旅》、《牆外的聖女雅妮》、《聆聽大地的女人》、《證據法入門》、《詢問證人的技巧》、《發現時間的人》、《美國法律倫理》、《逆轉死局》、《海豚》、《女陰》、《亞里斯多德密碼》、《學校不教的KUSO世界史》、《幸福》、《火雞不想過聖誕》、《苦命王后俱樂部》、《抹大拉的馬利亞》等書。

 

本書目錄

 

推薦序:多想想曼德拉會怎樣做/王丹
推薦序:為什麼臺灣沒有曼德拉?/張鐵志

 

曼德拉序
引言:一個複雜的人
第一章 勇氣不是無所畏懼
第二章 從容不迫
第三章 帶頭領導
第四章 居後領導
第五章 演什麼要像什麼
第六章 把握核心原則
第七章 發現別人的優點
第八章 瞭解敵人
第九章 籠絡對手
第十章 懂得適時拒絕
第十一章 做長遠的思考
第十二章 愛大有關係
第十三章 退出也是一種領導
第十四章 事情並非非黑即白
第十五章 找到自己的花園
第十六章 曼德拉的禮物
謝辭

 

附錄 南非簡史年表

 

內文試閱

 

 

曼德拉一生中有過許多老師,但其中最偉大的老師是監獄。監獄塑造了我們今日所見所知的曼德拉。他從許多地方學到人生啟示和領導才能,其中包括頗為疏遠的父親、把他當兒子扶養長大的騰布族1酋長、忠實好友與同志華特‧席蘇魯(Walter Sisulu)和奧立佛‧譚波(Oliver Tambo),英國首相邱吉爾和衣索比亞末代皇帝塞拉西(Haile Selassie)之類的歷史人物和國家領袖,以及馬基維利和托爾斯泰的作品。然而,二十七載的牢獄生涯有如一座熔爐,去蕪存菁,將他鍛鍊得更為堅強。監獄教會他節制、紀律和專注--他認為這些都是領袖氣質的要素--監獄也教他懂得如何做一個完整的人。

出獄時七十一歲的曼德拉,和入獄時四十四歲的他是截然不同的人。譚波是曼德拉的知交也曾是法律合夥人,他在曼德拉入獄後,成為非洲民族議會的主席,他是這麼描述年輕時的曼德拉:「就性格而言,曼德拉情緒化、狂熱又敏感,總是一下就對別人的侮辱和施捨刺痛和反擊報復。」

 

情緒化?狂熱?敏感?容易被激怒?出獄後的曼德拉完全沒有這些特質,起碼表面上看來是如此。如今的他覺得那些特質很不可取,現在他對人最嚴厲的批評正是「情緒化」、「太狂熱」,或是「太敏感」。我常常聽到他用來誇獎人的形容是「穩定」、「從容不迫」和「有節制」。我們給他人的讚美反映了我們對自己的觀感--而這些正是他會拿來形容自己的特質。

 

這位狂熱的革命家是如何成為一位從容不迫的政治家?在獄中,他必須淡化自己對所有事情的反應。囚犯能控制的事非常少。他們唯一可以控制--也必須控制的--就是自己。獄中根本沒有讓他們發怒、放縱或放肆的餘地。囚犯毫無隱私可言。我第一次走進曼德拉在羅本島的囚室時,驚訝得倒抽了口氣。那不是人生活的空間,對曼德拉這麼高大的人尤其不適合。他要是躺著,就無法把腿伸直。很顯然,監獄在實際和象徵的層面上,都塑造著他。獄中沒有空間給無關的動作和情緒,每件事都必須精簡、有條理。每日晨昏,他都必須煞費苦心地打理他那狹小囚室裡僅有的幾件物品。

 

同時,他每天必須對抗權威。他是囚犯的領袖,不能讓獄友丟臉。要是他退縮或妥協,每個人都看得見或馬上知道。而在獄中,他更能強烈察覺同志對他有何觀感。儘管他和外界隔絕,但在這自成世界的監獄中,比起出獄之後,他要做的領導工作不相上下,也許還更多。並且在這裡,他有的是時間--太多的時間--去思考、籌劃,並且不斷改進再改進。二十七年中,他不但思索國家政策,也思考如何應對進退,如何當一位領導人物,以及如何做一個人。

 

曼德拉不是內省型的人--起碼他不會談論自己內在的感覺或思緒。當我要他分析自己的感覺時,他往往感到挫折--有時還很惱怒。他不懂得現代心理學或心靈成長的學說,他成長的世界沒有受到佛洛伊德影響。他常常悶憂懷想過去的事,但鮮少談論。我只見過一次他顯得自艾自憐。我們當時正在談他的童年時光,他說:「我是一個只能活在過去的老頭。」而說這句話時,他即將成為新南非的總統,創造一個新國家--他人生中最巔峰的時刻。

 

不過,我不斷持續問曼德拉,監獄是如何改變了他。一九九○年出獄的他,和一九六二年入獄的他有什麼不同?這個問題讓他不快。他若非不理會,或是給一個刻板答案,不然就是否定他有改變。終於有一天,他氣沖沖地對我說:「我變得成熟。」
*我變得成熟。*

 

這話是什麼意思?馬勒侯在他的回憶錄中說過,世上最罕見的就是成熟的人,曼德拉也會大表同意吧。在我看來,這句話是瞭解曼德拉這個人及其所領悟最深刻的線索。因為那個敏感和情緒化的年輕人並未消失,他仍在我們今日所見的曼德拉的內心。他所謂成熟,是指學會控制年輕的衝動,而非不再被激怒、受傷害或發怒。成熟指的並非總是知道該以什麼方法採取什麼行動,而是能抑制住阻礙人看清事實的情緒和焦慮。有辦法看清事實,就能度過難關。

 

同時,他瞭解並非人人都能是曼德拉。監獄讓他更加堅強,卻也擊垮許多人。目睹那樣的事讓他更有同理心,而非變得無情。他不曾對那些熬不過的人逞威風,也從未怪罪那些屈服的人,那只是人性的表現。多年下來,他培養出對人性弱點的敏銳察覺力和深刻同情心。從某方面而言,他是為人人能免於他的遭遇而奮鬥。他從未失去那個年輕人的柔軟心腸和敏感性情,而是發展出更堅硬更牢固的殼來保護它。
在今日要寫曼德拉的故事,卻不談另一位具有潛在轉化力量的黑人領導者--歐巴馬,是不可能的事。他們有許多共通點。去年我去看曼德拉時,正值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黨內初選期間。我問他,希拉蕊和歐巴馬你會選哪一個。他對著我舉起一根手指搖了搖,用這個舉世共通的手勢表示:你想讓我惹上麻煩啊。他不願意回答,這是他典型的克制表現。

 

那種自制,那種無所不在的審慎力,是他們兩人的共通特質。二十七載的獄中光陰才塑造出我們如今所知的曼德拉,四十八歲的美國總統卻不需長年犧牲就擁有曼德拉式性格。歐巴馬的自律功夫,樂於聆聽和分享功勞的能力,願意將對手納入內閣,以及他堅信人民希望政府說明政策,這些特質看來都像二十一世紀版本的曼德拉式性格和價值觀。曼德拉的世界觀形塑於種族政治的熱鍋,歐巴馬正在創造的則是「後種族」的政治模式。無論曼德拉對這位美國新科總統有何看法,在許多方面,歐巴馬都是他在世界舞臺上的真正傳人。

 

曼德拉的一生不但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楷模,也將是萬世的典範。你即將讀到的人生啟示,是他從監獄和一輩子的經歷所學到的。這些是讓他成為一位領導者和為人模範的部分因素。不,不是人人都能成為曼德拉,他會說你應該為此心懷感激。幸運的是,很少人在生命中必須承受他經歷過的那些苦難。不過,這並非意味這些啟示無法應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事實上這些啟示很實用。我能這麼說,是因為它們已經讓我的人生更加深刻。對曼德拉而言,監獄粹煉出人生和領導力的啟示,我企盼能同樣在本書精煉出那些啟示。而你只要付出曼德拉所花代價的千萬分之一,就能學到。

 

推薦序:見賢思齊-多想想曼德拉會怎樣做/王丹

 

 

本文作者為作家)
當代政治人物之中,曼德拉在全世界受到的尊崇是別人難以望其項背的(也許只有捷克前總統哈維爾可以並肩)。這種聲譽固然有他坐牢20多年的傳奇經歷的因素,但是一定也有一些他個人的內在特質作為堅強支撐。否則,在前共產國家不乏曾經坐牢的反抗英雄,但在國際政壇上幾乎都是彗星般流逝了(例如波蘭前總統瓦文薩)。到底,曼德拉具備哪些獨特的氣質,使得他不僅幾乎是以個人的威望改寫了南非的歷史,而且長期以來聲望不墜,以至於國際搖滾巨星都會為他的生日舉辦演唱會?

對我而言,本書中所呈現出來的曼德拉眾多迷人特質之中,有兩條我覺得是彌足珍貴的。
微笑曼德拉 放空而自在

 

第一,他的微笑及其含義。提到曼德拉,最為人所記憶的畫面,就是當他走出監牢之後,在全世界的新聞媒體面前,臉上流露出的那一絲微笑。隨後,在南非轉型正義的過程中,曼德拉始終面帶微笑,並提出寬恕的原則,與曾經關押他的政權的代表共同合作。這使得他的微笑成為戰勝苦難,以德報怨的標籤。然而,從史丹格筆下我們可以看到,曼德拉的微笑還有一層精神含義,就是放空自己,以及那種隨遇而安的自在。

 

政治這個場域,是一個激烈的競技場。大家都費盡心機,讓自己得到最佳的位置和資源。然而很少有人懂得:往往,不去爭,反倒是最有力的戰略位置。曼德拉最為人所讚頌的,就是在明明可以順利連任總統的情況下,主動而堅決地放棄連任。而且在退休以後,堅決不對繼任者的政策發表評論。

 

作為一個曾經為推翻種族隔離制度坐了幾十年牢的政治犯來說,延續政治生命是一種自我補償和難以忘懷的責任,苦難的過去成為他的道德至高點,只要他堅持,外界是不會責難的。然而曼德拉懂得:「為所有的議題力爭到底並沒有好處,有時候最好的應對之道是退出,有些情況省下自己的力氣反而比較好」。正是因為他不執著於為個人的資源打拚,他才得到了更多的資源。那些為了爭奪資源而頭破血流的政客們,就是無法懂得這個放空自己的道理。

 

真誠曼德拉 以「人」示人
第二,就是真誠。真誠,並不是什麼聽起來高深莫測的品質,然而,真正能夠做到,其實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一個以公眾評價作為職業成功與否的基礎的人,很難不去迎合外界期待,或者掩飾自己的弱點。而真誠難以做到,也是因為它是很難偽裝出來的。

 

我們見過太多的政治人物,或許是由於太聰明的緣故,總會給人一種難以信任的距離感。無論他如何舌燦蓮花,甚至可能表達的都是真意,但是大家總會有那麼一絲不信任的陰影在心中掠過。這是因為,偽裝型的政治人物讓我們看到的,都是一個政治人的形象,然後才看到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而一個真誠的政治人物,讓我們看到的首先是一個「人」,然後才是一個政治人。曼德拉就是後者。

 

本書中描述到:「曼德拉是一個有許多矛盾特質的人。他臉皮厚卻也容易受傷。他善於感受別人的感覺,卻往往忽略最親近的人。他對錢很大方,但給小費時,卻會計較幾個銅板。他不願踐踏蟋蟀或蜘蛛,卻是非洲民族議會武裝支派的第一位領袖。他和人民打成一片,卻也樂於和名流作伴。他急於取悅人,卻不害怕拒絕人。他不喜歡居功,但也會讓人知道何時應該歸功於他。他和廚房裡的每個工作人員握手,卻記不得任何貼身護衛的名字。」

 

每個人都是矛盾的集合體,但奇怪的是,每個人都力圖讓自己顯得始終如一,於是大家拚命去調和矛盾的地方。敢於展現這樣的矛盾,才是真誠的不二法門。因為有這樣的矛盾的呈現,我們才看到一個活生生的人。他不會因為是政治人物而表面上光鮮亮麗,他也具有我們每個人都有的矛盾之處。曼德拉的親和力,就來自這種對自己作為一個「人」的身份的毫不掩飾。放眼天下的政治人物,我們不能不沉痛地說,這是多麼難得的品質啊!

 

作者史丹格在完成這部作品之後的人生歷程中時常自問:「在這種情況下,曼德拉會怎樣做?」假如讀者在讀完本書後也能經常這樣提問,我必須說,他的人生有福了。  

 

 

書評:歷史現場的平凡勇者/梁玉芳

 

 

 

 

(本文作者為媒體工作者)
2010-04-11  新聞速報
如果從書名副標題中的「15堂…課」字眼,斷定這不過是本迷信以數字命名的勵志、人生管理自助手冊,就可能錯失進一步認識曼德拉這位90歲傳奇人物的機會。

 

作者曾和曼德拉共同執筆寫作自傳《漫漫自由路》,並拍攝《曼德拉》紀錄片,深入終結南非種族隔離政策的歷史創造者內心,也記述南非歷史上最驚心動魄的一頁。如今,史丹格將20年的近身觀察,歸納整理出15項「曼德拉風格」,提供世人另一種認識這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方式。

 

書中呈現的曼德拉最引人入勝之處,不是他的天縱天明,而是由細微處看出這位偉人的怯弱、矛盾及可能的無助,將他還原成「人」的平凡面貌,對照他所締造的歷史成就,更顯出曼德拉的不凡。

 

例如,坐牢27年、無畏死亡的第一位南非黑人總統,在他勇者形像背後,是他「從不畏懼說出自己感到恐懼」。走過歷史動盪,老人仍懊悔16歲時面對部族割禮,他竟然嚇傻了,在矛刀割身之後,沒來得及像同齡男孩及時說出那句:「我是個男人!」表現軟弱的痛苦依舊長存,「我畏畏縮縮。」老人至今自責。

 

史丹格也注意到身材頎長的曼德拉對儀表的重視與自負,因對比同齡婦女看來年輕而沾沾自喜;善於以他燦爛的笑容塑造無敵的公眾魅力;他的貴族氣質,讓他「第一次見英國女王時,…彷彿是對拘謹的鄉下婦人展現他的王室熱情。」對愛人同志溫妮及兒女的愛恨情仇,是這位偉人的另一痛處。

 

或許觀看本書的最佳姿勢,並非擺出進入「曼德拉學堂」研習的正經模樣,而是隨著書中一個又一個觀察入微的小故事,跟隨作者來到各個歷史現場,體會這位南非黑人魅力人物走過一次又一次的困難抉擇,看他如何在矛盾中自處。

 

 

 

曼德拉的禮物: 十五堂關於生命、愛與勇氣的課
Mandela's Way: Fifteen Lessons on Life, Love, and Courage

 

作者  /  理查.史丹格Stengel, Richard

 

譯者  /  郭乃嘉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

 

出版日期 / 2010/04/08

 

商品語言 / 中文/繁體

 

裝訂 / 平裝

 

定價 / NT$220 (HKD73)

 

 

ISBN 13 /9789571351780

頁數200
開數25K
裝訂平裝
級別
語言中文/繁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書蟲小店 的頭像
    書蟲小店

    書蟲小店的部落格

    書蟲小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