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力

 

內容簡介

古典著作是人類信念與智慧的源起,
是人類感情的支柱和共同的記憶,
也是所有人本思想的出發點。

  人與人對話、人與神對話、人與理想對話,都盡在於斯;人的善惡、是非、命運、邪惡等基本問題的討論也都在此。閱讀古典和現代經典,人才可超越自己的限制,被拉到更高的境界。閱讀經典,可以使人變得不同。

  本書以陌生的「古典力」一詞為訴求主題,即是認為現在的時代,更需要活用古典的能力。

  現代資訊環境隨著網際網路發達而劇變,我們每天接觸的資訊量有增無減,甚至在工作上也要求人們能夠處理龐大的資訊。

  如今的環境,已能自由存取世界上任何知識與資訊。但是,人們是否因此建立紮實的素養?提升了對事物的判斷能力?或者擁有足以破除迷惘、克服人生困境的堅強意志力?

  「只要搜尋,就會顯示出所有資訊。」這份安心感,往往阻礙自身培養知識的技能。各種資訊猶如在自己身邊流動的豐沛河水,人們只在必要時汲取河水(資訊)使用,用完了便倒回河裡。儘管十分便利,卻難以構成精神的支柱。

  想要建立自己的精神支柱,需要的是一份機緣。在現實生活中很容易體會到這類機緣,可是閱讀時要與書本達到這種境界,讀者便需要調整自己的心態。此時不能再像汲取資訊那樣用完即扔到一旁,而是要以全副心力品讀,才能提升閱讀的層次。

  古今中外的名著典籍,具有構成精神支柱的生命力量。但是這種生命力就像包覆著堅硬外殼的種子,必須敲破外殼,將種子埋在土裡培育才行。這項作業看似吃力,不過以長遠的人生來看,卻相當值得付出。而支撐這項精神作業的力量,就是古典力。

  齋藤教授所說的古典並不是古文而已,而是指文學、思想、哲學、科學等領域,堪稱人類精神遺產的重要著作。它不限於古代,也包括了現代經典。諸如馬克思、達爾文、韋伯、佛洛依德、海德格、尼采等也都在他的「古典」範圍內。只要足以成為精神支柱的書籍,都算是古典。難得的是,齋藤教授也用他的經驗,試著告訴讀者各種古典的閱讀方法。相信有心的讀者一定會深獲啟發。

  作者在書中也提點了閱讀古典名著的十項秘訣,並舉出四位名人活用古典文學的技巧。並且在第三章介紹了五十部必讀古典名著(以及追加五十部),目的也是希望年輕人能夠認識古典。當然,值得一讀的古典並不是只有這一百部,每一個領域都有幾十部古典名著。第三章所選的是「不知道會汗顏」的典籍,每一部內容皆是意義深遠。但願能藉此引領入門,提升鑑賞古典的能力。

本書特色

古典超越時代,深受後世推崇。
也唯有古典,才經得起時代的考驗,備受尊崇與愛戴。

  「古典」,並不限指古文,而是指思想、哲學、科學等各種領域中堪稱「人類遺產」的著作。對自己來說,足以成為精神支柱的書籍,都算是古典。

  本書所提到的「古典力」,不是指「了解古典文法」的古文能力,而是吸收名著典籍的精髓,運用在日常生活與思考的能力。古典力不僅是「古典化的能力」,同時也包括具備古典相關知識的能力。擁有一定的古典知識,對自己是有益的。「具備古典素養」,可以說是「有教養」的必備條件。涉獵世界上各種古典,即可拓展自己的世界觀。

  古典名著就像玄米或魷魚乾,愈嚼愈有味道。想要嚐到箇中滋味,只能使勁咀嚼。但是它吃起來實在太費力氣,因此人們很快就改吃柔軟的食物(書籍)。於是,咀嚼的能力愈來愈弱,下顎也跟著退化變小。久而久之,便只讀得懂猶如斷奶食物的淺白文章了。

    閱讀古典,可鍛鍊咀嚼文字的「下顎肌力」,也能耐著性子閱讀有些艱澀枯燥的文章。人生不論從哪個時期開始訓練閱讀文字的能力,都能讓自己在一生中吸收到豐富的「精神養分」。一旦熟悉古典,反覆閱讀之後更覺值回票價。不僅愈讀愈輕鬆,可擷取的養分也愈來愈多。

  每重讀一次,都會發覺一點新體悟,這就是閱讀古典的樂趣。值得一再回味的書籍,便稱得上是古典。

名人推薦

  南方朔  作家、評論家
  林水福  南台科技大學應用日語系教授
  康來新  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
  楊哲銘  成功大學外文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歐茵西  台灣大學外文系俄國文學退休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齋藤 孝

  一九六○年 生於靜岡縣。
  一九八五年 東京大學法學院畢業。
  東京大學教育學研究科博士課程修畢。
  現職 — 擔任明治大學文學院教授。
  專攻 — 教育學、身體論、溝通技巧。

  著作 — 《教育力》、《溝通力》、《讀書力》、《朗讀日本語(声に出して読みたい日本語)》(1~6,草思社)、《齋藤孝 親子共讀詩‧俳句‧短歌‧童謠(齋藤孝の親子で読む詩‧俳句‧短歌‧童謠)》系列、《齋藤孝 親子共讀古典世界(齋藤孝の親子で読む古典の世界)》(以上為POPLAR出版社)、《齋藤孝 非讀不可!名作教室(斎藤孝のゼッタイこれだけ!名作教室)》系列(朝日新聞社)、《五十歲起的朗讀入門(50歳からの音読入門)》(海龍社)、《這樣學習改變了我:把杜拉克、村上春樹等16位名師帶回家,為你量身打造專屬學習法,陪你一起練出人生致勝球!》、《三色筆名作重讀教室(三色ボールペン読み直し名作塾)》(角川書店)等書。

  www.kisc.meiji.ac.jp/~saito/

譯者簡介

莊雅琇


  畢業於淡江大學日文系、日本法政大學大學院 (國際日本學インスティテュート社會學研究科)。
  現為自由譯者,譯有《稻盛和夫:愈挫愈勇的自傳》(合譯)、《入社第1年的50堂課》、《東大腦完全養成》、《Dr.南雲7日瘦身術》、《東西少一點,更幸福!》等。

目錄

推薦序 「古典力」是一切力量的源頭! 南方朔
推薦序 古典是什麼?古典有何力量? 林水福
推薦序 從古典中找尋生命的脈動 楊哲銘
推薦序 經典的幽徑與斑瀾 歐茵西

前言——推薦古典
 
第一章 培養古典力
為什麼現在需要古典力?
閱讀古典的十項祕訣
第一項 先掌握概略知識
第二項 培養「引用力」
第三項 追溯出處——無遠弗屆的古典影響力
第四項 大致瀏覽片段——不必全部讀完
第五項 「我田引水」式閱讀——代入自身經驗
第六項 身歷其境——沉浸在作品世界裡
第七項 閱讀精彩部分
第八項 舞台劇式朗讀
第九項 取得閱讀的平衡
第十項 打造私房經典之林
 
第二章 活用古典力——學習四位先人的技巧
可具體實踐的古典力——澀澤榮一活用《論語》的方法
師法孔子提升古典力——以古典建立夥伴關係
效法歌德提升古典力——體驗偉大事物
擺脫古典的既定觀念——向小林秀雄學習古文閱讀
 
第三章 私房經典名著五十選
沉浸在作品的世界裡
卡拉馬助夫兄弟們/源氏物語/一千零一夜(天方夜譚)/百年孤寂/咆哮山莊/浮士德/唐吉訶德
 
改變時代與社會的一本書
談談方法/星際信使/社約論/共產黨宣言/物種起源/勸學/生物眼中的世界/精神分析引論
 
宏偉的古代世界!
舊約聖經‧新約聖經(福音書)/古事記/伊底帕斯王/希臘羅馬神話/史記/萬葉集/論語/會飲篇
 
感受作者的感性與人格
福澤諭吉自傳/富蘭克林自傳/徒然草/枕草子/奧之細道/梵谷書簡
 
揭發人性愚昧與脆弱的作品
阿Q正傳/罪與罰/變形記/紅與黑/佛陀的格言/馬克白
 
社會中的人間百態
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管理:使命、責任、實務/風姿花傳/君主論/憂鬱的熱帶
 
人生體悟與生命美學
聽吧!海神的聲音/平家物語/「粹」的構造/存在與時間/致死的疾病/武士道/五輪書/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活出意義來
 
追加五十選
 
後記
本書引用作品與索引
 

推薦序一

「古典力」是一切力量的源頭!

南方朔


  我是個職業讀書人。近年來我的閱讀習慣已經大變,我幾乎只讀中外文的人文社會古典名著和西方當代學者最新的重要著作和論文選集。市面上流行的著作,我已很少問津。經過這樣的改變,我覺得我的智能程度不但沒有減少,反而頭腦更為清晰,看問題時也更能提綱挈領抓到方向和重點。讀古典名著和現代經典是有大用的。

  近代最有學問的文論學者哈洛.卜倫(Harold Bloom)前幾年陸續出版了《西方正典》、《如何讀西方正典》、《天才們:一百個創造心靈舉証》等重要著作。他在這幾本著作裡即指出,西方社會就是靠著古代和現代這些偉大的創造心靈,創造出時代的視野和格局。人類理性的發展、感性程度的提升,都是這些偉大心靈帶動的。哈洛.卜倫所談的雖然以文學為主,但也涉及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穆罕默德、聖奧古斯丁等哲學、神學及人文思想家。他們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人物。近代義大利文豪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也有一本《文學之用》文論集。其中就有一篇《為何要讀經典》。他即指出,所謂的「經典」不是我讀過的書,而是我又讀了一次的書。「經典」不厭百回讀,經典有著豐富的涵意,每次重讀都會有新的啟發。

  因此,古典和現代的經典都是極為重要的著作。研究智慧演化史的都知道,當人類脫離了榛莽階段,開始有系統的思考人與社會、人與國家的問題時,人類即進入智慧大爆發的年代。具有創造心靈的人物,他們會從人的整體性出發,來思考各種基本問題。在古典時代,具有原生性的智慧活力,有創造心靈的人物,他們會問人間的是非善惡、公理正義、以及人間百態、喜怒哀樂等一切最本質的問題。這也使得古典時代每個文化體,都聖賢哲人前後相望。古典時代人類的物質文明尚未高度發達,但古典時代的智慧文明卻未必遜於現在。古典時代也是後來各種學問的源頭。當我們重讀古典,才會有「不知古、焉知今」的深刻啟發。有了古典時代的出發,後來的人才一路相隨,而有了歷代的經典傳承。

  因此,去讀古代及現代的經典,實在太重要了。這些經典都有相當密集的智慧容量。它們會開闊人的心胸視野。近代人已出現了一種現象,那就是資訊發達、知識降低、智慧停頓。人們只有片段式的資訊,而沒有整體式的智慧。當一個社會的人群缺少了智慧,整個社會當然日益偏狹,充滿了餖飣式的見解。當一個社會少了宏大的智慧,整個世界遂日益亂紛紛,也更庸俗。

  因此,多年以來,我一直在為古代的經典和現代的經典呼號。讀書就要讀經典,不必去趕各種流行的資訊。資訊朝生暮死,只有智慧才會久長。我不但自己喜歡讀古代和現代經典,我也認為經典教育應該列為大學教育的重點。特別是文史法政學科,更應強化經典教育,讓自己國家的文化能夠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與時俱進。

  古典和現代的經典閱讀實在太重要了。對古代經典研讀得愈深,愈能有整體性的思維判斷能力。西方歷史上,我最佩服十六世紀的英女王伊利莎白一世和美國開國元勛,那一代的約翰亞當斯、傑佛遜等人。這些人物都對古典極有研究,能以開闊的心胸治理國事,並從事基本問題的改革,因而開創出一個時代:西方傑出的人文社會思想家,也無不對古典研究極為精深。所以才能站在古代聖賢的肩膀上看得遠、看得深。古典乃是現在人看問題的瞭望台。這個瞭望台可不能任它荒廢了。這也是西方頂級大學,像劍橋、哈佛等古典和古典教育特別發達的原因。

  因為我喜歡漢文的古典和西方的古今經典,所以當我讀到日本明治大學齋藤孝教授所寫的這本《古典力》時,真是有相當大的驚喜之感。齋藤教授首創「古典力」這個概念,把古代經典視為一種力量,這真是點出了古典的精髓。古典著作是人類信念與智慧的源起,是人類感情的支柱和共同的記憶,也是所有人本思想的出發點。人與人對話、人與神對話、人與理想對話,都盡在於斯;人的善惡、是非、命運、邪惡等基本問題的討論也都在此。閱讀古典和現代經典,人才可超越自己的限制,被拉到更高的境界。閱讀經典,可以使人變得不同。

  齋藤教授所說的古典並不是古文而已,而是指文學、思想、哲學、科學等領域,堪稱人類精神遺產的重要著作。它不限於古代,也包括了現代經典。諸如馬克思、達爾文、韋伯、佛洛依德、海德格、尼采等也都在他的「古典」範圍內。難得的是,齋藤教授也用他的經驗,試著告訴讀者各種古典的閱讀方法。相信有心的讀者一定會深獲啟發。

  作為一個現在的人,特別是從事與智能有關工作的人,如政治工作、學術工作、文化教育工作,都特別需要古典的教養。古典不會教人枝枝節節的技術,但卻可以教人去開發自己的創造心靈。能夠去問各種根本性的問題。只有能去問根本問題,才可以促成改變和進步。

  因此,「古典」是重要的。「古典」的定義有狹義廣義之分。狹義的「古典」是指「古代的經典」;廣義的「古典」,也將現代具有典範地位的經典列入。現在,一般的定義已根據廣義的解釋。由於「古典」的範圍浩渺,各種學問家都會有不同的「古典」書單。像齋藤教授,他除了列舉《古事記》《萬葉集》《福澤諭吉自傳》等日本經典外,也將中國的《論語》《史記》《孟子》《老莊》《孫子兵法》《阿Q正傳》等也列入。除了日本和中國的典籍外,西方的經典更是周詳。阿拉伯世界的《天方夜譚》和《可蘭經》,以及印度的《泰戈爾詩集》和《甘地自傳》等也都收錄在內。他的古典書單相當寬廣,已涵蓋了文學、哲學、神學、社會人文學及科學等領域。已屬最廣義的「人學」範疇。
  「古典」是重要的,而且不是普通的重要。而是非常重要的那種重要。讀了古典,個人會和以前不同。一個重視古典的社會,整個社會與國家也必然會更有創造力。

  因此,從今天開始,讓我們來喜歡古典!

(本文作者為名作家、評論家)

推薦序二

古典是什麼?古典有何力量?

林水福


  天下雜誌要我為齋藤孝的《古典力》寫推薦序,我欣然接受。
  連書都沒看就答應?或許有人會覺得太草率了吧!?
  不是草率,而是我相信他。因為我讀過他的書,《朗讀日本語》與福澤諭吉的《勸學 現代語譯》。前者我上學期拿來當教材,後者我二年前在日本時讀過,覺得齋藤的見解頗多「合我意」。齋藤的看法,具時代性,現實性,不會艱澀難懂,不會術語掛帥。至於福澤諭吉的《勸學》原著,大學時曾讀過,也當過教材,最近我還介紹一位相當傑出的譯者重新翻譯。

  「古典」是什麼?一般人往往認為「古典」就是「古書」或者是「古文」。沒錯,有些「古書」或「古文」可能成為「古典」,但不必然。反過來說,年代不久的著作也可以是「古典」。「古典」之所以需要「相當」時間,是因為人們需要一些時間才能真正看清它,承認它是「古典」。齋藤說:「唯有經得起歷史考驗,直至現代依舊屹立不搖,且是舉世公認深具劃時代意義的偉大著作,才是古典。」本文所說的「古典」泛指古今世界名著,不全然是文學。

  要能夠「屹立不搖」的一個要件必須是可以隨時代,甚至於地區賦予不同解釋。所以古今中外的古典,各時代會有不同的解釋。拿《詩經》來說,歷來多少人「今釋」還有現代語譯?為什麼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不同的「現代語譯」呢?因為各時代個人看法、見解不同之故。反過來說,著作本身必須是可以作不同解釋的。舉世聞名的《源氏物語》現代語譯就有円地文子、與謝野晶子、谷崎潤一郎、田邊聖子、橋本治、瀨戶內寂聽、尾崎永和子、中井和子、今泉忠義、玉上琢磨等。其中谷崎潤一郎還翻譯三次呢。

  誠如書中說的,每一個人構築的世界各不相同,人生即使少了古典,或許能依然繼續走下去,但是養成結合古典經驗的習慣,可以豐富經驗的層次,同時產生強烈的決心。所以所謂「古典力」並不是指瞭解古文的能力,而是「吸收名著典籍的精隨,運用在日常生活與思考的能力」。例如日本的澀澤榮一即以《論語》打造具時代性的企業。

  怎麼閱讀?挑適合自己的,或者說自己喜歡的。而且沒必要整本書都看完。「就算是片段,如果能觸動自己的心靈,也是意義非凡。」具體而言,有哪些《古典》,齋藤已為我們選出五十本,還有候補五十本。其實,不必拘泥這些,當作參考就行。也可以自挑「古典」,也就是作者說的私房經典。

  以輕鬆的心情,認真的態度閱讀古典,即使只是一本、兩本的部分,相信會有收穫的!

(本文作者為南台科技大學應用日語系教授)

推薦序三

從古典文學中找尋生命的脈動

楊哲銘


  自古希臘時代以降,有關文學的價值與社會功能就不斷地有許多辯論。迄今,還是有許多人(甚至是語文科系的大學生與研究生)不斷質疑是否應花費許多精力來研讀文學,特別是古典文學,當然這裡的古典文學定義就如同本書作者齊藤孝先生所指的古典文學作品一樣,亦即指涉經典文學作品。而「文學」的定義自古希臘羅馬時代以降,就非常的籠統;如同齊藤孝先生在本書當中精心選輯了古今東西方五十本經典著作,其內容涵蓋思想、哲學、科學等各種領域中堪稱「人類遺產」的著作。閱讀這些經典作品的效果,就如同本書前言所說:「可以使人具備古典素養,可以說是『有教養』的必備條件。涉獵世界上各種古典,即可拓展自己的世界觀。」

  很多人一提到所謂的「古典」文學作品就肅然起敬,但是,「古典」一詞經常為人所濫用,在西洋文化當中,「古典」在不同的藝術領域指涉不同的時期;就文學而言,古典文學指的是古希臘與羅馬時期的文學作品,但是,後來也廣泛的指涉凡是受到古典主義(classicism)所影響的作品;特別到了十八世紀後期,又有所謂的新古典主義(Neoclassicism),也就是要恢復或者是模仿古希臘與羅馬時代所強調之古典風格(antiquity),例如強調修辭的典雅與句子結構恢弘與對稱。至於有關對文學的價值與定義的爭議,追根究柢來說,這些針對文學的辯論與質疑不外乎是肇因于文學本質的定義與功能並不容易界定與察覺。

  儘管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可見文學的蹤跡,但大多數人並無法認同文學對社會大眾的影響。例如,大眾媒體與娛樂活動,也就是目前所謂的文化創意產業中(如電視、電影、小說、漫畫與網路遊戲等等),在在處處都需要文學挹注創作的靈感與境界的塑造。尤其是在目前網路媒體蓬勃發展與社會變動快速的時代,人心的疏離與虛無的感受(sesnse of alienation)不斷加強,更加深了對文化創意活動的依賴;因為這些文化媒體能為忙碌且心靈空虛的現代都會人提供精神慰藉,也為他們在平淡生活中增加許多樂趣。

  西方最早賦予文學研究有系統的理論基礎,同時也是影響最大的學者是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但他們師徒二人對文學的創作過程與功能卻有迥然不同的看法。柏拉圖的文學理論幾乎都是從否定詩歌(文學)的角度提出的。首先,他批評詩人的創作過程是從一種迷幻狂亂心態中出發的;而且他從一種形而上學的宇宙本體論點來衡量,認定詩歌只是捕捉「複製的影像」,與真理本身相去甚遠;它還指責詩人褻瀆神明、破壞人類倫理道德,對國家社會與人心教化毫無益處。因此,他主張將詩人與其作品驅逐出他的理想國。而它的學生亞里斯多德也是形而上學的信徒,但與柏拉圖對於文學創作的過程與價值卻有迥然不同的看法。

  亞氏從他所主張的文學之普世性(universality)與真實性(sense of authenticity)建構出文學的基本要素理論,而且他視文學作品為一種有機整體,他以悲劇為例(見《詩學》第七章)指出,悲劇所摹仿的行動與行動者就被整合到作品的情節編排、性格與思想形塑,並與語言、形象和歌曲整體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而當中又以情節(plot)的編排最為重要,這是因為行動可帶出悲劇(文學作品)中之其他要素,所以亞氏相當重視情節呈現自然的藝術創作過程與規劃。這也與他另一論點相呼應,也就是說,詩人(或藝術家)找尋一種適當的途徑(或藝術表演模式)來再現自然(nature)就是他們的創意(creativity)展現與藝術價值。

  同樣地,在當今的世界中,各國許多機關團體(不管是政府或民間企業)都在大聲疾呼創意(creativity)的重要性,因為大家都可察覺到創意不僅對藝文創作不可或缺,也認知到它對科技與人類日常生活及身心安康的影響。固然我們不必如十九世紀的文壇巨擎阿諾德(Mathew Arnold)般地過分標榜文學的價值,但我們應當重視文學創作本身對人類理解自然(真實)的貢獻,因為藝術的世界,如同柏拉圖所主張的人生最高境界一樣,它所呈現的是一種「美的意境」(aesthetic world/inscape),所以我們既不能用生活的真實性來評價藝術,也不能用科學的標準來衡量藝術;藝術有它獨特的評量標準(楊冬,2009),亦即它的價值在於它是否能透過改造(或再現)自然界(representation of nature)的種種現象(包括人性)與適當的表現手法來引起人們心靈的共鳴,進一步達到人類心靈的提升、淨化或滋潤的效果。

  總而言之,古典(或經典)文學的素養能為許多文化創意產業提供創作的養分與境界的提升,它的基本面(基礎內涵)即為一種作家透過其對真實世界敏銳觀察力與想像力運作再運用其修辭功力所呈現出來的美的意境。它雖不等同於外在真實的世界但必然能透過作家對自然的藝術改造力而達到震撼人心、提供心靈啟發與滋潤的功能。然而,好的文學作品絕不是紀錄片(documentary),也不一定要做道德教化(didactic),即使如此,我們卻能從好的文學作品中進入一種意境,而從中獲得一種視野(vision)。現在,有很多新銳作家或文創產業工作者運用了許多新潮的表現手法與技巧(如魔幻寫實、時空交錯、多音呈現、意識流等等手法),但其故事(或意境)本身並不感人也無吸引人之處,這就是因為缺乏良好的文學素養所致。具有好的文學素養的人不是只有修辭的技巧,他還要有對世界敏銳的洞察力(insight)與想像力(imagination)。

  就如同柏氏與亞氏所主張的光用優美韻文寫成的作品不見得就是文學,反而重要的是其主題(subject matter)的呈現,而偉大的文學或藝術作品就如同以前來台演講的藝術家珍.佛洛伊德(Jane Freud)所比喻的一樣,因為它能讓我們「看到自己的靈魂,就如同用鏡子能看到自己的臉」;而且藝術能讓人的心靈昇華,這些論點也呼應了亞氏的悲劇「詩學」理論。所以,悠游於經典文學作品的世界能讓我們捕捉生命的脈動,而進一步提升我們生命的視野。

  齊藤孝先生本身學問素養紮實,學貫東西,他在這本書當中所展現出來的視野,相當具有古希臘羅馬時代「全人教育」的風格,《古典力》這本書最難能可貴的是,書中不單只是介紹中外與日本的古典名著,更深入淺出地賞析每本名著在文學史上的價值與內容。因此,不管男女老少,或者是有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的讀者,都應該可以獲益良多。

(本文作者為成功大學外文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推薦序四

經典的幽徑與斑斕

歐茵西


  行走在長天大地間,人類自知身軀渺小,且此生狹隘短暫,不免叩問,來到這世上究竟有何意義?長久以來,睿智的哲學省思與文學經典孜孜探索生命內涵,剝除世俗,洗滌心靈,使人精神高貴,柔軟善良,讓愛與關懷解除困阨,緩和苦難。故不僅如本書作者齊藤孝在前言與後記中所言:「經典超越時代」、「在苦惱迷惘之際,賦予力量」,事實上,它超越所有專業,引領讀者取得全人類的共通語言,使我們成為真正的文明人,這是本書的重要意旨所在。

  齊藤孝推薦了百本東西方經典,包括俄國小說家杜斯妥也夫斯基(1821-1881)的《罪與罰》(1866)、《卡拉瑪佐夫兄弟》(1880),托爾斯泰(1828-1910)的《戰爭與和平》(1867)、《安娜‧卡列尼娜》(1877)、《復活》(1899),劇作家契訶夫(1860-1904)的《海鷗》(1896)、《櫻桃園》(1903),此一書單與我數十年俄國文學講堂上的選擇適巧一致。因為三位作家雖風格迥異,卻都具無可取代的代表性,缺一不可;另一方面,學生藉由這幾部作品最能了解他們的生命觀和宗教觀,並獲有益啟發。杜斯妥也夫斯基一生憂患,看遍人間痛苦,筆下角色敏感、緊張、分裂、矛盾,突顯人性的軟弱和渴望。

  《罪與罰》男主角怨毒的恨、犯罪的衝動和贖罪過程,探觸人心幽暗深處。《卡拉瑪佐夫兄弟》以弒父情節問上帝是否存在、人應如何存在,無神論者與虔敬基督徒的對談都極繁複,也都深邃精彩。托爾斯泰則從「死」的必然和「生」的無常積極尋找生命意義,《戰爭與和平》是探討此問題的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以女主角安娜的悲劇為主線,但讀者不應忽略第二男女主角列文和吉蒂對家庭幸福、對社會責任、對生活目的鍥而不捨的思索與追尋。托爾斯泰在最後一部長篇小說《復活》中再次強調,面對死亡,世間勞碌、事業、榮譽、財富,都終須割捨,唯有實踐於生活之中的善和愛體現生命的永恆價值。

  短篇故事及戲劇作家契訶夫以樸素的語言寫真實的小人物,寫他們偏狹的存在、夢想和苦悶。《海鷗》和《櫻桃園》是我個人特別深有所感的作品,也常能引發學生共鳴。我告訴自己,也勉勵學生,要學習《海鷗》女主角妮娜,要相信自己並誠懇喜歡自己的追求,才能不畏艱難,背負起十字架,勇敢飛翔。《櫻桃園》劇終時,櫻桃園賣了,櫻桃樹砍了,老一代離去,年輕一代接棒前行,契訶夫稱之為喜劇,也留予讀者和觀眾無限寬闊的,意味深長的空間!

(本文作者曾任台大外文系俄國文學教授)

前言

推薦古典

 
  古典超越時代,深受後世推崇。也唯有古典,才經得起時代的考驗,備受尊崇與愛戴。
  本書所說的古典並不是古文,而是指思想、哲學科學等各種領域中堪稱「人類遺產」的著作。對自己來說,足以成為精神支柱的書籍,都算是古典。

  我一直鼓勵人們「多閱讀古典」。有些古典確實艱澀難懂,或者枯燥乏味。由於時代不同,閱讀起來多少有些不適應。因此,許多人即使聽過某部古典名著,也因為遙不可及的距離感而對它「敬而遠之」,不肯閱讀。

  古典名著就像玄米或魷魚乾,愈嚼愈有味道。想要嚐到箇中滋味,只能使勁咀嚼。但是它吃起來實在太費力氣,因此人們很快就改吃柔軟的食物(書籍)。於是,咀嚼的能力愈來愈弱,下顎也跟著退化變小。久而久之,便只讀得懂猶如離乳食的淺白文章了。

  閱讀古典,可鍛鍊咀嚼文字的「下顎肌力」,也能耐著性子閱讀有些艱澀枯燥的文章。人生不論從哪個時期開始訓練閱讀文字的能力,都能讓自己在一生中吸收到豐富的「精神養分」。一旦熟悉古典,反覆閱讀之後更覺值回票價。不僅愈讀愈輕鬆,可擷取的養分也愈來愈多。

  每一次重讀,都會發掘一點新體悟,這就是閱讀古典的樂趣。值得一再回味的書籍,便稱得上是古典。
  閱讀古典是有訣竅的,而且不同於單純學習古文與漢文。只要掌握訣竅,便能一窺古典堂奧,對於各個時代、各種領域的書籍,也都能「當成古典細品」。
 
  本書所提到的「古典力」,並不是指「了解古典文法」的古文能力,而是吸收名著典籍的精髓,運用在日常生活與思考的能力。
  古典力不僅是「古典化的能力」,同時也包括具備古典相關知識的能力。擁有一定的古典知識,對自己是有益的。「具備古典素養」,可以說是「有教養」的必備條件。涉獵世界上各種古典,即可拓展自己的世界觀。

  「擁有一定的古典知識」,也能開啟話匣子。「你知道韋伯(譯註:馬克斯.韋伯〔Max Weber〕,一八六四年~一九二○年。德國的政治經濟學家與社會學家,社會學科的主要奠基者,其著作被後人視為社會學經典)有寫一本《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吧?」如果有人提到這本書,你卻一頭霧水,對話便戛然而止。若是你能立即反應:「啊!有提到『天職』(beruf)的那本書嗎?」「書中提到禁慾反而助長資本主義吧?」話題便能延續下去。不必知之甚詳也無妨。「擁有一定的知識」,便是培養古典力的重要一環。

  如果不曉得基本的世界經典名著,不免令人懷疑他的教養程度,甚至質疑他的人格。在人生某段時期大量接觸古典,將成為自己一輩子的資產。目前大學一、二年級大多是安排通識課程,而我覺得這段時期也很適合鍛鍊「古典力」。儘管有人認為上了大學後,應該從一年級起攻讀專業科目,但是我認為培養學生的古典力,才是最優先的課題。

  我在第三章介紹了必讀古典名著五十選(以及追加五十選),目的也是希望年輕人能夠認識古典的力量。當然,值得一讀的古典並不是只有這一百部,每一個領域都有幾十部古典名著。第三章所選的是「不知道會汗顏」的典籍,每一部內容皆是意義深遠。但願能藉此引領入門,提升鑑賞古典的能力。
 
  本書所說的「古典」,不僅限於古文,而是泛指古今世界名著。例如柏拉圖的《申辯篇》以及笛卡兒的《談談方法》,皆可謂人類史上的古典著作。典籍與文化是我們這一代不可或缺的基本素養,而其中極具傳承價值的瑰寶鉅著,更是我們必須掌握的古典。

  並不是年代久遠便稱得上是古典。唯有經得起歷史考驗,直至現代依舊屹立不搖,且是舉世公認深具劃時代意義的偉大著作,才是古典。以年代來說,披頭四的歌曲不過歷時半世紀之久,儼然已成流行音樂中的古典。它不僅是流行音樂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對後世的音樂創作影響甚遠。像流行音樂那樣發展歷程較短暫的音樂類型,也能選出古典之作。例如爵士樂,同樣可以基於爵士樂迷的共識,透過一定程度的公信力選出堪稱「摩登爵士古典」的專輯。

  電影的領域也是如此,大多數人均肯定卓別林的電影與希區考克的驚悚電影是經典代表。蘇聯電影大師艾森斯坦(Sergei M. Eisenstein)以蒙太奇手法執導的《波坦金戰艦(Battleship Potemkin)》(譯註:一九二五年的俄語黑白無聲片,為紀念一九○五年「波坦金」號軍艦起義而拍攝,為蒙太奇美學的開山之作。一九五八年國際影評人意見調查中,將本片選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如今也成了電影的基本文法,為它奠定永恆的古典地位。後人愈是模仿改編,愈能顯出這部作品的經典價值。

  至於漫畫、動畫這類創作新領域,一樣累積了不少古典作品,而且每個類別都有自己的經典之作。光是運動漫畫類,就有《運動員金太郎》、《巨人之星》、《小拳王》、《足球小將 翼》、《灌籃高手》,這些作品都因為知名度與影響力而獲得經典的地位。構成古典的條件,除了當時受歡迎的程度以外,也包括是否在該類別展現出新手法或突破一般常識,建立一套新的標準(基準)。
 
  古典,是熟悉該領域的人們達成一致共識所選定的,但是其中也有「自己認定的古典」。即使並不那麼受矚目,對自己來說卻是具有絕對價值的作品,就是「私房經典」。最有趣的就是遍覽該領域的歷史,從中發掘出屬於自己的「私房經典」。「發掘」本身,即是妙趣無窮。「究竟有哪部作品足以成為自己心目中的經典?」如果欣賞作品時能以此為出發點,想必更興致盎然。

  一提到古典,有些人往往心想:「都是一群不知哪來的專家隨便決定、強迫人家接受的老掉牙東西。」既然如此,不如以「私房經典」的角度蒐羅自己喜愛的古典,相信會在培養古典力之餘多點新鮮的感受。但是只憑喜好選擇,難免流於「我的最愛」而已,若是能以古典價值為基準,探討作品的歷史意義與影響力,也會跟著改變賞析的觀點。

  選擇的標準除了個人喜好的感受之外,如果能放寬眼界,以理性選擇為基準,綜合評估一部作品是否值得推崇,選出來的作品會更成熟。本書所推薦的古典力,包含了「古典化」的過程,也就是遍覽各家古典名著,吸收優秀作品的精粹成為自己的「私房經典」,並且重新詮釋、引用,靈活運用在創作活動上。

  懷著「古典觀點」,可以養成積極學習的態度,樂於開拓自己的視野,嘗試閱讀未知的領域。單憑一己的好惡,便只能了解一小部分作品,但是接觸古典,需要更廣博的知識。如果只用自己的喜好來判斷,不僅世界變得狹隘,判斷基準也會跟著偏頗。唯有採取「古典觀點」,才能拓展自己的世界,讓自己的判斷標準更有彈性。

  接下來會介紹學習古典與運用古典的訣竅。但願各位讀者讀完這本書之後,「古典」一詞已銘刻於心,激起欲罷不能的閱讀渴望。

 
內容連載
 
為什麼現在需要古典力?
 
構成精神支柱的力量—古典力
 
本書以陌生的「古典力」一詞為訴求主題,即是認為現在的時代,更需要活用古典的能力。
 
現代資訊環境隨著網際網路發達而劇變,我們每天接觸的資訊量有增無減,甚至在工作上也要求人們能夠處理龐大的資訊。
 
如今的環境,已能自由存取世界上任何知識與資訊。但是,我不太確定人們是否因此建立紮實的素養?提升了對事物的判斷能力?或者擁有足以破除迷惘、克服人生困境的堅強意志力?
 
「只要搜尋,就會顯示出所有資訊。」這份安心感,往往阻礙自身培養知識的技能。各種資訊猶如在自己身邊流動的豐沛河水,人們只在必要時汲取河水(資訊)使用,用完了便倒回河裡。儘管十分便利,卻難以構成精神的支柱。
 
想要建立自己的精神支柱,需要的是一份機緣。「如果沒有這份機緣,就不會有現在的自己。」在現實生活中很容易體會到這類機緣,可是閱讀時要與書本達到這種境界,讀者便需要調整自己的心態。此時不能再像汲取資訊那樣用完即扔到一旁,而是要以全副心力品讀,才能提升閱讀的層次。
 
古今中外的名著典籍,具有構成精神支柱的生命力量。但是這種生命力就像包覆著堅硬外殼的種子,必須敲破外殼,將種子埋在土裡培育才行。這項作業看似吃力,不過以長遠的人生來看,卻相當值得付出。而支撐這項精神作業的力量,就是古典力。
 
奠定穩固的根基
 
現代資訊新陳代謝速度飛快,古典的價值反而提升不少。當自己被瞬息萬變的表面現象所惑,惶恐不安地自問:「我這樣下去好嗎?」此時如果能閱讀傳誦千百年的典籍,便能自信地說:「我的立足點就在這裡。」
 
絕對的真理或許並不存在,但大致上仍具有相當程度的「合理性」。牛頓的力學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之下也許失去獨一無二的絕對地位,可是他的論點依然保有合理性。研究「非歐幾何(Non-Euclidean geometry)」時,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即是古典;距今約兩千五百年前的《論語》,對於人性恆常與心境態度的關論述,至今依舊禁得起考驗。
 
吸收的古典愈多,愈能奠定「穩固的根基」。即使只讀一部古典,若是能加深閱讀的層次,也可以從中發掘出許多克服人生困境的建言。憑著徒手挖掘寶石的勇氣與毅力,就算埋藏在地底深處,寶石同樣愈掘愈多。
 
對今後的人類與世界來說,最需要的便是取得精神上的平衡。因此本書會教導大家如何深讀一本書,擁有自己專屬的古典;以及如何涉獵群書,吸收至少五十部古典的精粹。
 
儘管全球化加速資訊流通,卻未必能緩解民族之間、宗教之間、國家之間的緊繃情勢。此時唯有憑藉知性力量接受各種價值觀,才能尊重與包容他人。
 
往後的世界,究竟會朝著理解、寬容別人的方向發展?還是朝著拒絕理解也不寬容的方向前進?而我認為古典力,就是左右未來方向的關鍵。
 
知性的力量,有助於理解與包容多種價值觀;將各類古典精華納為己有,即是磨練知性的方法。知性所要求的是深層的思考能力,也就是不依自己的喜好與主觀感受判斷事物,而是考量事情的背景以及各項因素,確實理解對方的思考本質。
 
閱讀古典可豐富思考的層次,紮實的思考能力與想像力,即蘊藏在古典之中。細細品讀的同時,讀者也能挖掘更深層的思考潛力。深層思考的教材(書籍),可為思考帶來垂直的深度刺激。日常生活中的思考大部分是無關緊要的,彼此聊著無謂的話題或簡訊往來,雖然是人生的一大樂趣,但是這種程度的思考如果佔了生活的一大半,便很難培養深度的思考能力。
 
每一部古典都因為風格強烈而屹立不搖,每一部古典也都有自己的立足點,又各自有其思考的依據。總而言之,使小聰明借用別人的思想不過屬於二流,不會被當作經得起時代考驗的「古典」。
 
每部古典的風格本來就極其強烈,散發著耀眼的光彩。但是由於年代久遠,作者的思想太過艱澀,因此對現代的我們來說反而顯得樸質無華。然而,這是錯覺。
 
根據近年來的研究顯示,寺院的佛像或壁畫之中,實際上藏著繽紛的色彩。經過CG(電腦動畫)修復後的作品與樸實的樣貌大相逕庭,不僅顯出平時少見的鮮豔色彩,更激起人們對極樂世界的渴望,肅穆的氣氛同時也震撼著人們的心靈。
 
古典力便具有這般的修復效果。將古典當作現代的教材重新閱讀,原本布滿塵埃的經典名著隨即復甦,綻放光彩。為了解惑而閱讀古典,便能縮短與古典之間的距離。只有古典,才能讓人體會到一口氣拉近時代隔閡的興奮雀躍。
 
新譯帶來新思維
 
日本目前掀起一波古典新譯的風潮。以現代語法將古典譯得淺顯易懂,這種傾向即表示現代對於古典的需求。
 
日常生活中充斥著汰換速度極快的龐大資訊,相信不少人心中都渴望:「希望能有更確切的指標,穩定自己的心靈」、「想要尋求精神上的寄託」。而唯有古典,才能承受住這股摻雜著不安與嚮往的翻騰思緒。
 
二○○六年,龜山郁夫先生新譯的《卡拉馬助夫兄弟們》(譯註:《The Brothers Karamazov》,杜思妥也夫斯基(Fyodor Dostoevsky)撰於一八八○年的作品,也是他最後一部長篇小說,為一生中最重要的經典代表作之一)甫出版即創下暢銷百萬冊的佳績,頓時讓我充滿了希望。這部享有世界「最優秀作品」美譽的長篇鉅著,在已有多部優秀譯作的情況下,新譯之後竟然還能奇蹟似地暢銷百萬冊,想必杜思妥也夫斯基也不敢置信吧!新譯版本奠基於長期的研究,優秀的譯筆則賦予古典現代的生命力。因此,古典可以一再地新生。
 
藉由比較多種譯本,會更貼近古典的原貌。「這個版本的翻譯很對我的味!」遇到自己喜歡的譯本時,喜悅也無以言喻。我深深感謝當前豐富多元的出版文化,使讀者得以閱讀、比較眾多譯本,同時也驚歎於古典的永恆生命力。
 
閱讀古典時,大多是讀者一個人靜靜前往書中世界,但是經由研究者的引導,容易理解得更透徹。隨著研究的腳步,為古典添加新的詮釋,也會跟著改變古典的評價。不少名不見經傳的典籍埋沒了百年以上,經過後世重新肯定,才得以列入古典名著之林。
 
閱讀古典時即使不具備任何相關知識,猶如一張白紙,仍然是有意義的。因為沒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可慢慢累積來自古典原文的直覺感受,藉此加深「自己閱讀」的層次。
 
然而,古典名著中確實有許多艱澀難懂的部分,必須加上現代語法的注釋才行,如果有導讀解說,基本上對讀者是有幫助的。若是怕失之偏頗,不妨參考多種不同立場的解說。透過解說,讀者可大致掌握古典的內容,往後進入「熟讀玩味」階段時也比較不會感到吃力。
 
玩味古文時,如果覺得原文的門檻太高,無法立即讀懂,可以改變一下閱讀順序,先讀過現代白話,了解意思之後再來品讀原文,相信在閱讀上會更順利。這不是在念古文教科書,不必給自己太大壓力。明白大致內容之後,更能細細領會原文的優美韻味。我在教小學生讀古文時,會先用現代白話解釋一次,再讓大家音讀念出原文。當我問:「你們比較喜歡白話解釋呢?還是原文呢?」每一個人都回答說:「原來的文章比較好!」「感覺很酷!」就連孩子們也深深感受到原文的魅力。
 
古典是激情!
 
現代語白話是方便閱讀的入門指南,但並不適合朗讀或反覆閱讀,只有古典才經得起一讀再讀與熟記。因為古典之中,蘊含了古今中外偉大人物的內心世界,想要聽懂他們的心聲,最好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身體來感受。
也許有人因為古典用的是古代語法,又經過轉譯,所以感受不到作者真正的「心聲」。可是真正接觸到古典名著時,便能從字裡行間的強烈個性,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心聲」。閱讀之際,即感覺到這位偉人在文字中灌注了不尋常的能量,藉此與讀者心靈交流,傳達自己的內在本質。或許正因為這股非凡的能量,才能透過文字跨越時代傾訴自己的「心聲」。
 
閱讀古典的重要意義,便是讓自己沐浴在這股龐大能量中,並將它蓄積在內心深處。不要只顧鑽研細微末節,而是充分感受那股能量,從中學習基本的思想原型。一旦觸及書中大起大落的熾熱激情,也會跟著燃起自己心中的生命火種。這股能量的傳承,就是古典力的本質。
 
閱讀古典,除了可加深自己的素養、了解相關知識,同時也能感受到書中的激情與能量,體會到自己的內心獲得強大的後盾。
 
拂去塵埃、解除冰封之後,古典蘊藏的生命力便會甦醒。究竟該如何重現偉大人物的「心聲」?接下來將為各位介紹養成古典力的十項祕訣。
 
閱讀古典的十項祕訣
 
第一項 先掌握概略知識
 
「古典是最出色的典籍,最好是憑自己的能力閱讀,以免受到先入為主的觀念影響。」這種說法雖然不能說是錯誤,但是先大致了解古典的內容,不僅容易閱讀,也較能吸收。
了解古典的歷史意義之後,便能感覺到每一篇文章的重量不一。若是了解箇中含意,過去感到艱澀難懂、讀不下去的部分也不再那麼吃力了。古典的含意不會只有一種,經過不同人的解釋,而呈現不同的意義,擁有多種意義就是偉大著作的特徵。
 
閱讀古典時可以先看看書中附錄的解說,也可以參考其他的解釋,或者上網搜尋相關資訊。但是閱讀這些資料時,與其看貶抑這部古典的批評,不如觀看發覺出書中正面意義的解釋,如此更能激起閱讀的欲望。一旦有了負面的先入之見,再優秀的典籍,也難以汲取其中精華。
 
例如正岡子規在《歌よみに与ふる書》中的批評:「貫之(譯註:紀貫之,約生於八七二年∼九四五年。平安時代前期的歌人。《古今和歌集》的選者之一,三十六歌仙之一)集拙劣歌作編纂之《古今和歌集》,實乃無趣至極。」如果對此照單全收,認為「《古今和歌集》可以不用看,」未免過於輕率。子規大膽批判帶有貴族傾向的和歌,推崇《萬葉集》(譯註:日本現存最古老的和歌集。收錄七世紀後期至八世紀後期四千五百多首和歌,作者上至天皇貴族,下至農樵漁獵,幾乎囊括當時日本各階層人物),目的是為了替低迷不振的短歌灌注新活力。
 
他是為了更遠大的目標而批判,如果讀者只憑片面之詞,相信「《古今和歌集》不好」,實在毫無道理可言。「既然如此,我來感受一下《萬葉集》的生命力吧!」以這種心態接觸《萬葉集》才有意義。子規本身的文章即是古典之作,如果能理解其中的含意,讀起來會更有收穫。
 
古典的可貴之處,在於「廣納百川」,容許各家解釋。但願各位能汲取各種解釋之長,體會更深層次的古典意境。
 
蘊藏在古典之中的寶物,有許多是尚未發掘出來,就像埋藏在地底的寶石原石一樣。如果有人指點:「那邊藏有許多寶物哦!」我們便能去那裡挖掘出寶物。並不是說沒辦法憑自己的力量發掘寶藏,只不過手裡拿著前人發現過寶藏的地圖,更能確切找到各式各樣的寶物。
 
第二章會介紹前人運用古典的實例,讓各位實際體會古典力的精妙之處。盼能效法前人「如何接觸古典、掘出寶藏?」,藉此提升古典的閱讀層次。
 
第二項 培養「引用力」
 
古典力的重要關鍵便是「引用力」,也就是引經據典的能力。如果能配合對話脈絡適時引經據典,對話的境界立時提升。撰寫隨筆文章時,若是能在字裡行間綴以古典引文,可使文筆顯得簡練,也能帶給讀者知性的刺激。
 
然而,能旁徵博引、信手拈來的人實在少之又少。除了本身沒有閱讀古典的習慣之外,如果沒有抱著「能夠引經據典」的企圖心閱讀古典,也不可能培養這份能力。本書使用新創的「引用力」一詞,也是希望大家學習這項技巧,閱讀之餘能夠思考如何引用名言佳句。「找找看有哪些文章可以引用,」以這種心態接觸古典,相信更能提高閱讀的欲望。
我在大學授課時,會撥出時間讓學生以四人為一組,輪流上台發表自己讀過的書籍,而且規定:「介紹時一定要引用一篇以上的文章。」學生們也表示:「介紹的水準提升了」、「能加深閱讀的層次」。
 
在自己的感想之外適當引經據典,可以提高簡報的品質,同時也能在深入了解一本書之後,透過引用的文章表現出自己的個性。
 
「選擇自己喜歡的文章,」這項作業可拉近自己與書籍(作者)的距離。
 
「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不選其他文章呢?」「為什麼對這篇文章特別有感觸呢?」思索之餘,不僅了解書中內容,自己的體會也更深。當我和大學生一起讀杜思妥也夫斯基的《罪與罰》與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並且讓他們舉出「最喜歡的三篇文章」時,每個人的個性即從選擇的文章中表露無遺。
 
在簡報裡引經據典,即使沒有因此提高整體內容的品質,也會讓人留下印象:「至少讓我知道有這樣一篇經典好文。」演講時,適時引用一篇自己選擇的古典美文,也會讓演說內容顯得簡潔有力,維持水準以上的表現。
 
如何提升讀書心得的水準
 
一旦提升引經據典的能力,寫讀書心得時也會容易許多。首先大約選出三篇想要引用的文章,接著思考「這篇文章為什麼吸引我?」「我有與文章內容相仿的體驗嗎?」僅是如此,自己便與書本有了共鳴。若是能找出三個共鳴點,書寫讀書心得的材料便一應俱全。如果再刻意點出三個共鳴點的共同關鍵字當作標題,便成了一篇層次井然的心得文章。
 
只著墨於單一主題,往往顯得單調空泛,但是引用三篇文章,可揮灑的空間頓時寬廣許多。依感性挑選引用文章,會比依據理性摘選更容易寫出「心有所感」的讀書心得。「為什麼自己會選這三篇看似沒什麼關連的文章呢?」藉此探討自己的內在,引出深層的思想。
 
作者「心有所感」寫出來的的讀書心得,也能讓讀者興致盎然。就像是利用「感覺」這套魚群探測設備,探測出魚群所在,再用「論理」這張網牢牢抓住一樣。自己也會在書寫心得的過程中,了解到「沒錯,就是這樣!所以我才想要引用這三篇文章啊!」這種「心有所感」的雀躍,就是撰寫讀書心得的妙趣。而作者自己的興奮之情也會感染讀者,相形之下,缺乏激情體悟的心得毫無生氣。唯有將自己的感受集中在引用的文章,才能引出「心有所感」。
 
堪稱經典之作的典籍中,隨處可見極具引用價值的文章。不須太過在意選文的品味,即使未能對某些文章產生共鳴,主要責任還是在原作者。引用者只有在錯誤引用、背離原作意思時才需要負起責任。「是否忽略了原作的文意?」「引用的文章是否切合自己的上下文?」這兩項才是引用時需要留意的。
 
掌握文章脈絡的能力稱為「文脈力」,養成引用的習慣,即可提升這項能力。自己也能透過引用文章同時感受兩種不同的文章脈絡,串起自己與原作之間的共鳴,增加讀解能力。
養成隨時引用的習慣後,理性掌握文章內容的能力與感性的品味能力,即可在相輔相成之下獲得成長。例如《跑吧!美樂斯!》中的幾句話:「美樂斯震怒」「我必須回報那份信賴。眼下只剩這件事了。跑吧!美樂斯。」「因為有人信任我才要跑。來不來得及都不是問題。」「你們戰勝寡人的心。原來誠信,絕非空泛的狂想」,便是整篇故事的核心,大部分小學生也都愛引用這幾句。其中有的孩子選了「美樂斯不懂政治」這句感覺沒什麼深意的一句話,乍看之下不免納悶:「為什麼要選這句話?」但是經過引用詮釋後,發覺這句話正清楚點出了美樂斯的為人。
 
引用力所追求的目標,即是靈活運用理性與感性,既擁有擷取文章重點的讀解能力,也可以隨自己的感性自由選擇喜愛的文章,讓它們猶如兩輛並行在兩道鐵軌上的列車暢行無阻。
 
提升引用力的具體方法,便是在讀到一段頗有共鳴的文章時,就在那頁下方折起一角;讀到自己十分想引用的文章時,就在那頁上方折一角,日後翻閱時即可一目了然。若是習慣用色筆將那段話劃起來,還是建議在該頁上方折一角比較容易找到。
 
除此之外,看到喜歡的文章,要立刻說給別人聽。說出來的話語容易留在記憶裡,一旦說出口,自然而然會將這段引用文章綴入自己的思緒裡,讓印象更深刻,成了隨時可引用的記憶庫藏。在部落格裡介紹引用文章也是不錯的方式,不僅方便與人分享,也能成為佳言美句的知識庫。如今朋友之間大部分是透過電子郵件溝通,如果能在郵件中穿插自己目前讀到的某篇文章,同樣可加深記憶,增加引用文章的庫藏。
 
與人分享時不妨輕鬆一些,不必拘泥於原作前後文的文意。若是引用古典名著,就算不一一解釋文句含意,它依然是值得獻給對方的名言佳句。
 
沒有引用過書中的文章,不算讀過那本書。缺少引經據典的能力,即表示缺乏吸收典籍精髓的古典力。
 
只要認清這一點,便能提高閱讀的層次。
 
 

古典力

 

  • 作者:齋藤孝
  • 譯者:莊雅琇
  • 出版社:天下雜誌
  • 出版日期:2013/11/12
  • 語言:繁體中文                                     
  • 定價:310 (HKD103)
 
  • ISBN:9789862417959
  • 規格:平裝                                             / 312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書蟲小店 的頭像
    書蟲小店

    書蟲小店的部落格

    書蟲小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