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誰會勝選?誰能凍蒜?》
民意可用?先學會精準預測民心所在!
公民素養的第一本書,徹底瞭解台灣政治運作,掌握勝選先機必讀!
在開票前就精準預知選舉輸贏!
民調訊息千百種,個個都說自己穩定領先,孰真孰假?如何檢驗民意調查的數據是對是錯?選舉操盤手究竟是如何研判選情,操控選局?
鐵票部隊的失靈時刻,沉默的中間選民威力有多大?有人坐在家裡什麼也沒做,有人散盡千金一場空。難道勝負真在參選時就決定?
這本《誰會勝選?誰會凍蒜?》以深入淺出的筆調及圖表告訴讀者,如何判讀民調預測結果?如何解讀統計數字的意涵及限制?如何理解政治版圖?進一步瞭解:省籍情結是否存在、民調如何操控,種種政治議題。
做個理性的選民,在五光十色的選舉中,掌握門道,別再被媒體綁架了。
這本書是對提升公民社會的一大貢獻。……洪教授以冷靜的頭腦、熱情的心、清晰的筆,為一般讀者細述民意調查在選舉中的角色。看懂了民調的來龍去脈,就能在五光十色的選舉中,掌握門道,把自己提升為懂得選情的現代公民。
──高希均
洪博士的文筆一向淺白易讀,善於用圖表數據佐證他的論點,引領讀者看懂數據的重點及其背後的意義,並歸納出通則。……讀者若對台灣的選舉行為與民意調查有興趣,閱讀本書相信應該會獲益不少。
──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名譽教授 陳義彥
作者
-
作者介紹
洪永泰
台灣省彰化縣人,1948年生。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畢業,美國伊利諾大學亞洲研究所碩士,密西根大學統計學碩士、生物統計學博士。
歷任東海大學統計學系副教授兼主任,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主任,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暨台灣大學調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領域包括抽樣調查、投票行為與選舉預測、統計指標、社會科學統計方法,是台灣首屈一指的選舉預測分析專家。
著有《統計與生活》、《戶中選樣之研究》及期刊、專書論文數十篇,編有《2001年臺灣政治紀實》、《2004年臺灣政治紀實》等書。
目錄
誰會勝選?誰能凍蒜?-目錄導覽說明
-
出版者的話 做一位看懂選情的投票人
—洪永泰教授新著的重要貢獻 高希均推薦序 台灣選舉行為與民意調查的先鋒 陳義彥
自序 揭開現實世界的事實真相
★ 第一篇 民意跟你想的不一樣
弄假成真的台灣民主選舉
台灣選舉大小如此繁多,每回都是藍綠大對決?那可不一定!
台灣政治版圖大破解
台灣選民投票取向的最高指導原則是基於「不認同」什麼政黨而投票,而不是因為支持什麼政黨而投票。
關於民意調查:政治人物和媒體應該多知道的一點事
選票有兩種,一種是藉由空中得票,一種是由地面得票。民意調查無論做得怎麼好,往往只能測得空中的部分……
從政治版圖解讀歷次總統選舉
在台灣的總統選舉史上,經濟狀況的好壞從來沒有成為選戰輸贏的主因,甚至連議題都算不上。西方學術理論在此竟全無用武之地?
民進黨歷史大勝仗
媒體總是對於選舉結果的解讀無限上綱,嚴重到每次選舉都可以成為歷史轉折點。最為離譜誇張的例子莫過於1997年的縣市長選舉……
★ 第二篇 破解政治謠言
投票率的高低對哪一黨比較有利
近幾年來的總統選舉資料顯示,投票率愈低似乎是對民進黨愈有利,但是就個別選舉來說,投票率愈高的鄉鎮市區民進黨的得票率也愈高……
省籍情結存在嗎
從選票市場上觀察,省籍情結是藍綠雙方還沒開打前就先放在各自口袋裡的鐵票。大家心裡有數,卻不能明講。
勝選關鍵在中間選民?
「我對每場選舉公正客觀,以候選人的政見作為投票的依歸,誰能讓國家更好,我的票就投給誰。」雖然他口頭上這樣說,但是他歷來的投票都固定投藍或投綠,還算中間嗎?
立法院是誰的
國會是代表民意的地方,然而我們的國會既不能代表民意、又不能正確地反映民意,不但效能不彰,而且還無解……
選立委,從地方經營開始
立委選舉依賴的是長期的地方經營,是個人培養的實力,和中央政府、國家事務無關。諷刺的是:他們當選之後的工作絕大部分卻都是中央政府相關事務。
選票從哪裡來
戶外看板、公車廣告、宣傳車跑一跑,幾萬票就開出來了,真有那麼容易嗎?
這樣看選戰不受騙
各區開出來的得票結果,每次的比例分布都是很穩定的,該支持誰?不支持誰?大部分選民心裡早有定見。
★ 第三篇 預知民意有辦法
透視隱性選民
講到隱性選民,通常大家都會有個既定印象,就是隱性選民以綠色支持者居多。這個現象在前次五都選舉時已經正式終結了,接下來的選舉,隱性選民可能會換人……
認識選舉預測──民調準嗎?
「解釋和預測」是科學研究的主要目的,而選舉預測還是選民投票行為研究的重要領域之一。要知道美國總統選舉誰輸誰贏,竟然只要問13個問題就好了?
從民意調查到選舉預測
民調結果如何處理,才能成為候選人手中選舉預測的精準數據?
美國的選舉預測為什麼比較準
對於美國各家民調機構來說,只要你的民調結果不準,下場就是整個團隊撤換。為了測的準,無不用一種吹毛求疵的態度在細節上下功夫。
台灣的電話民意調查問題何在
台灣民意調查最大的特色,民調機構發佈的調查結果都是無從驗證的東西,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如何證明民意調查的數據是對的或是錯的?
民意像月亮,每晚不一樣
如果你要解讀兩次調查之間的差距,最好的解讀方法是什麼?
最準的選情預測──出口調查的威力在所有和選舉相關的民意調查之中出口民調(Exit Poll)無疑的是準確度最高的一種調查。而且在投票時間截止之前就可以準確地「預測」選舉結果。
附錄 歷次總統選舉藍綠得票率的政治版圖(2000~2012)
序/導讀 《誰會勝選?誰能凍蒜?》
【自序】
揭開現實世界的事實真相
洪永泰
有個東西在教科書裡寫的是一回事,在現實世界裡卻完全是另一回事,請讀者猜猜看是什麼呢?
答案是,台灣的選舉!
這正是我當年興沖沖地進了台大政治系之後就一直存在心裡的疑惑。幾十年後對這個疑惑總算是稍微有了系統性的觀察和解釋。現在把這些心得整理成本書,希望和一些像我當年一樣納悶的人一同分享。
大二的時候開始上胡佛老師的課。他的課最精采的地方是正規教材裡面沒有的。關於台灣選舉,他的「統攝認同」詮釋成為我觀察台灣選民投票行為的主軸(我很清楚他的意思其實是「統攝不認同」)。1970年代初期,我跟著他開始做調查,跑遍了台北市的大街小巷,不知不覺地進入經驗研究這個方法學領域。所以說這本書的啟蒙者,胡老師也!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經驗研究需要專業訓練,我很慶幸能在美國密西根大學扎下調查研究和統計學的底子,而這要歸功於一個看似偶然的建議。那是在密大的亞洲圖書館(台灣學生看報聊天的聚會處),已故的統計系陳文成學長(當年是統計學界的未來之星)因為我是政治系博士班學生,特別喜歡跟我聊政治。我知道他的統計超級高桿,跟他抱怨一下我們系上統計課的老師有點遜,他說你何不乾脆一點、自己拿一個統計碩士呢?他說來輕描淡寫,對我而言卻是個震撼彈!是啊,我為什麼不唸一個統計碩士呢?後來幾年我不但拿了碩士,又繼續下去拿了生物統計(其實是應用統計)的博士學位,專業領域是多變量分析和抽樣調查。文成兄,沒有您當年這個建議,今天我也不可能會寫這本書,謝謝您!也感謝密西根大學。
要搞懂台灣的選舉,光是在學校裡面讀書、教書、做研究是做不到的。不但做不到,還很有可能學到許多誤導人的東西。這很像抽樣調查,台灣眾多大學的統計系或社會系,成千上萬的師生都學過抽樣調查,但是絕大部分都是停留在課本裡面而已,缺乏實作經驗。這門學問不做黑手是絕對不知道在現實世界中事實和真相到底是什麼東西的。也算是因緣湊巧吧,我拿到學位回台灣,在謀求教職時卻碰了不少釘子(因為是統計和政治「混種」的關係,傳統的統計系說我是學政治的;找政治系,他們說我是學統計的。當年流行的是「純種」,不像現在「混種」終於出頭天、大行其道)。最後我幸運地落腳於東海大學統計系。這是個私立大學,資源極端缺乏,要和其他大學競爭非得走實務路線不可。所以我一出道就做黑手,真是學以致用,以戰養戰,絕不含糊。今天台灣的民調、市調界東海統計出身者占有一席之地都是拜當年之賜。我要特別感謝天河水行銷顧問公司黃逸華總經理,這位台大政治系的學妹刻意把公司設在東海大學旁邊,讓公司成為東海大學師生的建教合作場。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協辦調查研究方法研討會之外,她還大氣魄地動員了三、四百位東海同學投入台灣有史以來第一次的選舉出口調查(書裡面有一章專門談這件事)。我在抽樣調查和選舉研究方面的實務工作經驗得力於這一個階段甚多。
1993年因為政大陳義彥教授的引薦,我進了政大選舉研究中心。這是我學術生涯的一個重要轉捩點。在這裡我將政治和統計做了實體上的結合,開始系統性的科學研究工作。政治版圖理念開始成形,以政治版圖為工具從事選舉相關研究成為我很重要的研究特色。在這段期間,和選舉研究中心的同事同學們一起聊天、吃飯、腦力激盪,開發了許多研究工具、產出不少研究成果,也共同培養了為數不少的碩士、博士級研究人才。這些人都是今天台灣選舉研究領域的重要棟樑。
寫這本書的念頭很早就有了,不過是從學術的角度思考,直到高希均教授和我談過之後才有了較大的轉變。他說這本書不但要把選舉和民意調查結合在一起,而且要讓所有有興趣的人都可以看得下去。
動手之後才知道不容易。我的材料有大量的數據和表格,數據自己會說話,真的嗎?我得承認,這句話要編輯說了才算數。感謝遠見天下文化出版社的吳佩穎、陳宣妙、熊明德三位編輯,在時間壓力下,透過他們先後鼎力協助,以絕佳的專業功夫,對原稿進行徹底的醫美手術,使得這本書終於面世。
【序言】
做一位看懂選情的投票人──洪永泰教授新著的重要貢獻
高希均/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河城校區)經濟系榮譽教授
現代公民的一個責任,就是選舉時不能缺席棄權,也不能未經思考隨便投下一票。受人稱讚的台灣民主,就植基於民眾用心的參與投票。只要有選舉就會有勝負;只要有勝負,選民也就必定希望第一時間知道投票的結果。
這本書《誰會勝選?誰會凍蒜?》,以深入淺出的筆調及圖表告訴讀者,如何判讀民調預測結果?如何解讀統計數字的意含及限制?如何理解政治版圖?進一步了解:省籍情結存在嗎?民調可以操控嗎?投票率對那一黨比較有利?出口民調正確嗎?
本書作者洪永泰教授任教台大政治學系多年,是大家推崇的台灣選情預測泰斗。他擁有深厚的統計學養(密西根大學統計學碩士、生物統計學博士),又有三十年來參與台灣選舉民調的實務經驗。曾任政大選舉研究中心主任、台大調查研究中心主任。
著作與主編包括《統計與生活》、《2001年臺灣政治紀實》、《2004年臺灣政治紀實》等書。今年(2014)洪教授自台大退休後,接受了我們的邀請,擔任「遠見民調中心」首席顧問,十分感謝他對「遠見民調中心」專業提升上的貢獻。
洪教授以冷靜的頭腦、熱情的心、清晰的筆,為一般讀者細述民意調查在選舉中的角色。看懂了民調的來龍去脈,就能在五光十色的選舉中,掌握門道,把自己提升為懂得選情的現代公民。
面對今年七合一的選舉,以及隨之而來的總統與國會大選,洪教授的這本書是對提升公民社會的一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