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日本商業類暢銷書第一名】
不刻意討人歡喜、不接手機不回電、不參加聚會……,
33歲的小玉步刪減人脈關係,反而上班、創業、生活樣樣成功。
他告訴你19個原則,整理人際關係、讓好夥伴現身,
3步驟吸引貴人主動來,輕鬆做自己,賺進好幾億。
33歲的日本商業奇才小玉步,在公司擔任業務和行銷人員時,績效名列前茅,榮獲社長獎;他同時在網路上經營副業,一年收入超過1億日圓;甚至還玩樂團、在路上表演時被人發掘進入娛樂圈。後來他創業,更創下三年賺進7億的驚人營業額。
他怎麼辦到的?
不尋常的是,小玉步不理會80%以上的郵件,手機響了不一定接,也不常回電話,甚至不參加應酬,不和人閒聊五四三,總是準時上下班……。這種「反人脈學」的行為,看起來不合常理,反而讓他同時擁有財富、自由、好夥伴和貴人。
從超業到超級個體戶,小玉步這樣做為什麼奏效?
他以前用「傳統的人際關係技巧」,努力做好人,希望自己人見人愛,結果壓力累積到對主管大爆發;後來,在意外被刪除一千筆聯絡人資料之後,卻發現原來自己只需要與十七個人聯絡往來……。
小玉步以親身經驗,揭露「反人脈學」的原則與方法,幫你找出真正適合自己的人事物,把時間和金錢花在重要的人際關係上,使工作和生活更有效率,輕鬆創造更多成果,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實踐「反人脈學」的第一步,就是斬斷多餘的人際關係,讓你不會被繁瑣的交際所摧毀:
‧別想當「好人」:盡可能達成所有人的願望,只會讓自己虛偽又痛苦。
‧不要陪笑臉,討好主管:虛情假意的附和奉承,讓你無法坦白說出想法。
‧說出自己想說的話:擁有「自我基準」,就不會因為別人言論而動搖。
‧不要逞強接受不合理的工作:你不能只想當個「好使喚的部屬」。
‧不提早上班,也不浪費時間而加班:為了工作而工作,有這個必要嗎?
‧中午不參加部門聚會:每天都見面,中午還得「在一起」?
‧下班不用打招呼:把該做的事做完,盡速悄悄離開辦公室。
‧一離開辦公室就關閉你的「員工模式」。你的人生可不能只有工作。
‧刪掉所有的點頭之交:「總有一天會用到」的人脈,就像不穿的衣服會發霉。
……
但是,凡事不可能全靠自己完成,小玉步指點你怎樣找到真心夥伴,建立實用人脈:
‧決定事業成敗的關鍵,不在於「做什麼」,而是「和誰共事」。
‧真正的夥伴,是與你價值觀相同、和你分享個人嗜好的人。
‧雙贏是不切實際的幻想,「一贏一輸」還能彼此包容的關係,才值得維繫。
……
小玉步更用一張表格,教你分辨出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盤點人際關係。透過三步驟,吸引貴人主動找上門:
一、大量吸收:積極體驗,讓你的言談、部落格或電子報,充分展現獨家資訊。
二、付諸行動:採取動態模式,展現你的獨特風格,別害怕被批評。
三、讓自己被看見:利用臉書、推特等網路媒體,輸出你的想法與行動。
運用「反人脈學」的原則與方法,再也不必苦惱怎樣才能「跟誰都能聊不停」、「到哪裡都受歡迎」、「跟不善應付的人打交道」,反而能吸引無可替代的好友、擁有共同夢想的夥伴、事業合夥人,以及人生伴侶。讓你自由與財富一次到手,家庭、事業與人生全面成功。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小玉步
Frontline Marketing Japan股份有限公司社長。
1981年出生於日本秋田縣。新潟大學畢業後,進入Canon Marketing Japan公司。因個人興趣,就業後持續參加樂團活動;在街頭演唱時,引起音樂界人士注目,2009年以上班族的身分正式出道。同時期,在公司獲得社長獎,被調派到明星部門——行銷部,負責數位相機的國內行銷。之後,公司得知他的網路副業收入超過一億日圓,在2011年遭到解雇。
Frontline Marketing Japan以網路從事多角化經營,主要是販售數位內容,同時提供酒類網購、美容皮膚科諮詢、美容院攬客服務,並且經營日本最大甜點評價網站「@ Sweets」。著作有《即使被炒魷魚,我還是一年賺一億》《假面社畜的建議》等。
■譯者簡介
侯詠馨
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畢業。誤打誤撞的走上譯者之路,才發現這是自己追求的人生。喜歡透過翻譯看見不同的世界。現為專職譯者,譯作有《相處的技術》。
本書目錄
十封電子郵件,忽視八封
「不回電子郵件是什麼意思?收到電子郵件,一定要回覆,不然實在太沒禮貌了!」有教養的人聽到我的主張之後,可能會這樣想。
但是,萬一你曾經浮現這個念頭,哪怕只有一秒,都是相當危險的警訊。原因在於,這個錯誤的常識很可能在你不知不覺中,阻礙你邁向成功。
我不回電子郵件的比率相當高,聽到手機響了也不一定會接,甚至不常回電話。
你是不是覺得,這樣做會被周遭的人討厭,我應該過得很淒慘吧?其實,根本沒那回事。相較於世界上大多數的人,我反而極為自由,在精神上和經濟上,每天都過得很充實,而且很有餘裕。
副業賺一億,得到自由的祕訣
首先,感謝你在眾多的書籍當中,選擇本書。三年多前,我只是一個平凡的上班族,然而在靠副業賺到一億日圓年薪之後,我辭掉工作,現在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
這三年來,我大約賺了七億日圓。以網路商務為中心,從事多角化經營,包括了販售數位內容、提供酒類網購、美容皮膚科諮詢、美容院攬客服務,並且營運日本最大的甜點評價網站等等。
現今,不論是在工作或是生活上,我都過得十分充實。不過,我在當上班族時,卻是非常普通。和你一樣,我每天早上揉著惺忪睡眼,在擠滿乘客的電車裡,一路搖晃到公司上班;在回家的路上,則是筋疲力盡,站著打瞌睡。而且,對於沒有金錢可供自由運用,隱隱感到不安。那時候,我真的是一個隨處可見的普通上班族。
我不理不睬八○%的電子郵件,應該會被世人視為「不合常理」。但是,為什麼我現在能夠過著如此充實的生活呢?箇中祕訣就在於不合常理的人際交往。
在本書中,我將毫不保留地揭露我身體力行的人際交往。本書的內容,與目前市面上只顧著說「漂亮話」的人際關係書籍,完全不同。
因此,假如你擁有奉為圭臬的人際關係書籍,本書的內容可能與它相差十萬八千里,說不定會讓你感到無所適從,甚至完全改變你的價值觀。不過,我只想告訴你貨真價實的真相。能夠接受真相的人,請再繼續往下看吧。
人際交往的常識,正是壓力來源
人活在這個世上,自然會重視商務活動等各種情境的人際交往。因此,書店的商業類書籍專區,總是擺滿了有關人際關係的書籍。
坦白說,為了與形形色色的人相處融洽,我以前曾經買遍了各種探討人際關係的書。這些書籍告訴大家的人際關係技巧,不外乎是:「該怎麼做才能讓自己人見人愛?」「該怎麼做才能和我不擅長應付的人和睦往來?」「該怎麼做才能和討厭的主管相處融洽?」
事實上,我也閱讀這些書,實踐其中的種種技巧,有時候的確會感受到,表面上的人際關係確實很順遂融洽。
然而,在表面上融洽的氣氛的背後,壓力不斷在內心累積。我拚命想著:「要好好做、要好好做」,持續經營人際關係。結果,有一天,壓力終於達到最高點,發生了「在酒宴上潑灑主管啤酒的事件」。在本書中,我將詳細敘述這件事的來龍去脈。總而言之,我最後採取的行動是徹底斬斷人際關係。
斬斷人際關係,讓你更快成功
也許,你會想:「明明是要改善人際關係,為什麼要斬斷呢?」但是,當我壓力累積到最高點時,領悟到一件事:在現代社會裡,「多餘的人際關係」實在是太多了。而且,我們人生中的真正幸福,事實上都被多餘的人際關係搶走了。
我思考如何斬斷多餘的人際關係,並且採取行動,結果生活就隨著好轉了。原因在於,我再也不需要勉強自己和別人交往,於是再也沒有壓力,工作也越來越順利。
當我還是上班族時,把原本花在交際上的時間用來提升自己,創下超過一百億日圓的營業額,榮獲社長獎,於是被調派到明星部門──行銷部。此外,從這個時期開始,我在網路上的副業也步上軌道。後來,我出來創業,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可以隨心所欲地把時間用在自己喜歡的工作上。
其中,最棒的就是,我徹底斬斷多餘的人際關係,反而加強了我與人生中真正重要夥伴之間的關係。而且,因為我將基礎打得扎實,建立起核心關係的緣故,生意上往來的前輩接二連三地帶領我邁向成功。
如今,我已經得到自由、財富,以及真正重要的夥伴。自從那一天,我對人際交往的看法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之後,一切都不一樣了。
這樣人際交往,獲得真正幸福
我可以肯定地說,以往的人際關係書籍中,只有粉飾太平的技巧,無法讓你獲得真正的幸福。那只能讓你看起來好一點,而且每天都要忍耐度日。因此,本書將傳授大家,我長久以來身體力行,讓我掌握幸福的「人際交往原則與方法」。
本書的內容總共分為四章。第一章彙整了「斬斷多餘人際關係的十九個原則」。在我改變對人際交往的看法,重新檢視每天的生活之後,便釐清了應該斬斷什麼樣的關係。我將這些想法彙整成十九條原則,並逐一說明。
第二章的內容是:不需要的人際交往降低人生品質。本章說明了我選擇「斬斷人際關係」的理由,並透過實際案例,來證明為什麼這樣做可以使人生好轉。各位閱讀之後,將會更加明瞭第一章的內容。
第三章的主題是:你真正的夥伴在哪裡?雖然我說要斬斷人際關係,但凡事不可能全靠自己獨力完成,我們都需要夥伴的協助。在現今複雜的人際關係當中,你真正的夥伴在哪裡?本章要教大家如何尋找。
第四章說明了吸引貴人的行動計畫。我在年收入達到一億日圓之前,有幸認識許多朋友,其中包括了支持我的夥伴、帶領我邁向成功的前輩,並且受惠甚多。但是,他們之所以幫忙我,並非我去懇求而來的,比較像是受到我的吸引而主動前來。究竟該怎麼做,才能夠獲得這樣的機會呢?本章將告訴你,如何按部就班擬訂行動計畫。
本書有許多前所未見的內容,將會大大刺激你的思考。然而,時代持續在改變,所有的事物也會隨著改變。人際交往也是如此,過去的「人際交往」概念已逐漸不再適用了。
閱讀本書並且身體力行,必定可以使你的人生好轉。請各位務必思考,要如何處理你今後的人際交往,讓你能夠與真正重要的人度過充實的時光,享受幸福的人生。
內文試閱:
第1章 斬斷多餘的人際關係,才能改善生活品質
失去手機聯絡人資料
在開始執筆本書的幾週前,我手機裡所有的聯絡人資料都不見了。因為,當我更換最新款的手機,要把資料從舊手機轉進去時,不小心將它們全部刪掉了。
剎那間,我嚇得臉色發青。我想,手機裡大概有一千筆的聯絡人資料。
坦白說,對於一些已經疏遠的人,像是以前上班族時期的朋友,我覺得他們的資料不見了,也無所謂。我在乎的是這兩年新增的聯絡人,他們是我打下目前工作基礎時認識的人,以及曾經共事的夥伴,但是他們的聯絡資料也都化為烏有了。
「這下慘了,該怎麼辨?」明天和後天都要開會,我要怎樣聯繫時間與地點呢? 一想到這件事,我立刻冒了一身冷汗。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我擔心的狀況幾乎都沒有發生。
拜網際網路發達之賜,在這個時代,即使沒有手機,也能夠輕易地與朋友取得聯絡。我馬上在社群網路上貼文,通知大家:「我的手機不能用了,請各位朋友以私訊,告知您的電話號碼和電子郵件地址。」幸好,最近約好要開會的人都主動打電話與我聯絡。
出乎意料的是,我的社群網路幾乎沒收到聯絡信件。由於透過社群網路至少還能保持聯繫,因此或許有些人認為,不用急著把聯絡方式寄給我。網際網路的發達真是太方便了。
結果,儘管我手機裡的聯絡人資料全都不見了,可是我的工作完全沒受到任何影響,幾乎沒遇上什麼大麻煩,或是蒙受什麼損失。硬要說的話,大概就是來電不會顯示朋友的姓名,我每次接電話都要問:「喂,請問是哪位」,有些方便而已。
大約兩週之後,我的社群網路再也沒收到告知電子郵件的聯絡信件,我的生活也恢復正常。請大家猜猜看,這時候我的新手機裡重新輸入的聯絡人,總共有幾位呢?答案是十七位。
在我藉由經營公司,每年賺一億日圓,而且第一本著作《即使被炒魷魚,我還是一年賺一億》於二○一二年秋天出版,並躍升為暢銷書之後,我成為拓展多角化事業的創業家。我不是藉由在公司上班,來維繫工作所需的人際關係,而是透過與形形色色的人保持一對一的密切聯繫,才得以經營公司及拓展事業。
但是,和我一起工作、私下玩樂、密切往來的人數,竟然只有十七個。也就是說,事業忙碌的我必須聯絡的人數,竟然比一個小學班級的人數還要少。
這個數字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同時讓我產生一個想法:之前手機裡其餘的九百多個聯絡人資料,到底是什麼呢?
你的手機裡,可能也存有近千筆的聯絡人資料。他們是你在日常的工作與生活中,自然而然累積的朋友和點頭之交。但實際上,卻是你幾乎不會聯絡,以後也沒有任何關係的人。在漫長的人生當中,你們的緣分可能只有在路上擦身而過的那幾秒鐘而已。
請你關掉手機,閉上眼睛想一想:在你手機所儲存的朋友和點頭之交當中,你能夠立刻想出幾個人呢?其實,人數應該很少吧?
人際關係整理術,改善人生效能
近年來,收拾及整理房間的方法和技巧蔚為風潮。似乎有許多人藉由清理、丟棄不要的東西,來淨化自己的心靈,並且獲得幸福的人生。但是,經歷過之前的「聯絡人資料消失事件」之後,我發現最重要且能有效改善人生效能的,並不是物品整理術,而是「人際關係整理術」。
如果你對於人際交往或是人際關係毫無自覺,那麼日常生活可能會被過於繁瑣的交際所摧毀,使你看不到真正重要的事物。說得明確一點,為了活出充滿創造性的人生,不需要的人際關係充其量只是雜音罷了。它們不僅浪費寶貴的時間,還會使得你的感性、判斷基準及願景越來越遲鈍。
如果你讓人際交往返璞歸真,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就能夠在最短時間內獲得自由。你可以做自己更喜歡的事,同時加強工作效率,自由地活著。
能活出自我人生的人,通常在人際交往上都有一套自己的原則和方法。他們大多數都擁有強健的心靈,在採取行動時能夠完全以自我為中心。
回顧我還是普通上班族時,那些在意周遭的觀感、被人際關係耍得團團轉的人,即使晉升為主管,頂多只能當到課長。我認為能夠更上層樓的人,通常都很明確地擁有自我中心的部分,重視自己的核心關係。
我在大型企業待了七年。在那段時間裡,由於我盡己所能地拒絕配合旁人的行動,因此就某種意義來說,我是一個格格不入的員工。同時,正因為這個緣故,我才能夠締造驚人的業績,而且即使離職,也能夠靠著自己的力量成功創業。
所以,我將自己在上班族時期的行動原理,歸納成「斬斷多餘人際關係的十九個原則」。你只要照著做,就能夠確實找回你自己的人生,甚至還能夠獲得更好、更深厚的人際關係。請鼓起勇氣,斬除不需要的人際關係。
01不用委屈自己,勉強當「好人」
想要人見人愛,就要主動親切待人,儘可能達成對方的願望。這種表面上顯露溫柔的人,就叫做「好人」。
如果你因為害怕被別人討厭,即使委屈自己,也會順從別人的請求,下意識用笑容來面對每個人,這就是想要勉強當「好人」的危險信號。當聽到別人說「你真細心」或是「你人真好」時,確實會有一種獲得肯定的心情。但無論如何,對別人來說,你只是個容易受指使、有求必應的人。
但是,這只是你為了討好對方,刻意偽裝出來的姿態,當然會人見人愛。不過,這與你真正的個性不同,因此你持續扮演下去,只會越來越痛苦。對方喜歡你這個「好人」的虛偽形象,所以當他們偶然看到你的真面目時,其中的落差可能會讓他們大吃一驚。
請捫心自問,面對那些喜歡你虛偽形象的人,你打算一輩子扮演「好人」嗎?我認為,你應該用心培育出這樣的關係:表露真正的自己,即使偶爾說出一些不太中聽的話,對方依然會說「你很好」、「我喜歡你」。
02 不要刻意關懷別人,看別人的臉色
只要你在公司關懷他人,就無法斬斷不必要的人際關係。「關心周遭同事,想要贏得對方好感」的想法,反映出你想要安於現狀。同時,顯示出你已經完全從屬於組織,距離活出自我的生活方式越來越遠。
如果你想要活出自我,那麼被別人批評:「真是一點也不體貼啊」,被視為不合群又自我中心的人,反而比較輕鬆。
對你而言,如果周遭的人充滿魅力,自然會產生重視這份關係的心情,不用勉強自己,也能愉快地溝通。若是在行動上還要「為絲毫沒有好感的人設想」,根本沒有任何好處。假如被大家視為「辦事周到的人」,反而會淪落到任人使喚。舉例來說,某人做事很伶俐,被推選為喝酒應酬的主辦人或是聚會的召集人,於是有做不完的雜事。
再加上,如果總是喜歡看別人的臉色,配合對方的要求行事,那麼不僅會被當成容易順從的人,還會遭受各種利用。
事實上,你人生當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屬於你自己的。隨時觀察當下的氣氛,做不想做的事,或是看別人的臉色過活,絕對稱不上是愉快的日子。
03 辦公室閒言閒語,是你進步的證據
如果總是介意主管的評價,或是前輩和同事的眼光,日子就真是太無趣了。
當你遭受批評或提醒的時候,如果感到沮喪,你的人生就受到「他人基準」的限制。當你依據他人基準過日子時,不管到哪裡,都要迎合周遭的人對你的評價,來改變自己,因此你沒有自己的處世原則,會覺得越活越累。
話說回來,誹謗和中傷的原因多半出於嫉妒與反感。大多數的人,看到他們認為程度與自己相等的人,站上比自己更高一層的舞台時,都會因為嫉妒,而口出惡言或是妄加批評。這些人靠著貶低嫉妒的對象,也就是你,來啟動自我防衛的機制,以消除落後於你的不安。因此,別人說你的閒話,反而是你進步的證據。
重要的是你對自己的評價。如果你擁有「自我基準」,言行舉止忠於自己,並且行動或發言都讓人心服口服,就不會因為別人的言論而動搖。因為,你之所以介意別人對你的評價,是因為你受到當時愉快或不愉快的氣氛所影響。以長遠的眼光來看,具備自我基準的人所擁有的幸福感絕對比較大,心情也十分愉快。
如果你隨時都能夠說出自己想說的話,那麼不管別人說什麼,都可以保持這種想法。此外,就某種意義來說,喜歡在背後說閒話的人其實非常可悲。
04 不要逞強接受不合理的工作安排
工作要有目標和計畫,然後每天逐步推動。因此,不要逞強,接下超出自己容許範圍的工作。如果不下定決心,就無法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時間。
事出突然、多出來的工作,百分之百是推給好說話、容易接受請托的人。首先,事實上根本沒什麼工作,是只有某人才有辦法做的。主管只會把這種工作,交給正好與他四目相接的人,或者總是願意承擔工作的人,而且多半還會扯一個「只有你才能辦得到哦」的理由。
其次,這種工作全都是每個人都會做的雜務,完全沒有提升能力的效果。因此,沒有什麼比接下臨時交辦的工作,還要吃虧的事了。換句話說,與其接下十件繁瑣的工作,使自己忙得焦頭爛額,還不如用心完成五件有價值的任務,所得到的收穫更多,也不會白白浪費時間。
我只要有機會,就會早點下班,把傍晚以後的時間全都投資在自己身上。為了早點回家,我很自然地學會增強效率的技能。
很遺憾的是,日本公司組織的行動方式就像是小學、初中的延伸,基本上依然採用體育社團的作法。這一點都不合理,也不夠民主,嚴重時甚至和軍隊一樣,形成上意下達的組織結構。而且,在這樣的組織裡,即使乖乖遵從上司的指示去做事,也只會被評價為「好使喚的部屬」。請試想一下,你要一直待在無法成長的地方工作嗎?
05 不提早上班,也不要浪費時間加班
有些公司認為,要求員工提早上班與加班,好像是理所當然的事,這甚至成為員工的義務。我只能說,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
如果上班時間是九點,九點開始工作就可以了。當然,為了預防電車誤點等意外情況,提早十分鐘到公司算是正常。然而,有的公司竟然還有「業務部全體員工八點要到公司」等潛規則,員工如果無法遵守就覺得如坐針氈,這樣的狀況確實大有問題。
我當然也否定加班。原因在於,這樣做不僅是在非工作時間上班,而且所做的事幾乎都是「為了工作的工作」,例如:寫報告、日報表,結算經費等,時間全都浪費在雜務上。
如果公司高層認為,工作時間越長,業績越會提升,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這麼做反而會降低員工的士氣。極端地說,在公司的工作當中,幾乎有八○%都沒什麼實質內容。與獲利相關的重要業務,僅占整體的二○%左右,重點在於如何做好這個部分。再說,如果有人在非上班時間待在公司裡,還會增加電費等支出。
以我的經驗來說,能夠為公司帶來獲利的員工,即使沒有提早上班與加班,也不會被其他人指指點點。如果全公司的人只是在浪費時間加班,還覺得「自己有在工作」,那也未免太愚蠢了。
06 安靜下班,別跟同事說再見
擁有良好教養的社會人士也許會認為,這個原則不太恰當。不過,我認為下班的時候,最好不要和同事說再見。這樣做的理由是:儘量避免無謂的加班。不曉得你是否能接受?
完成自己的工作之後,早點回家應該沒什麼問題。但是,在現實情況裡,當絕大多數的同事都還待在公司時,我想很多人都不敢大聲說:「各位再見,我先回去了。」而且,如果主管還沒有下班,部屬就更不敢先離開了。
話說回來,如果部屬彬彬有禮地向主管打聲招呼,說聲:「您辛苦了,我先回去了」,等於表明「我的工作已經做完了」。因此,可能這句話才一說出口,就會被主管叫住,說:「○○○,這個麻煩你。」與其落得這樣的下場,還不如乾脆假裝去上廁所,然後直接回家,才是聰明又不著痕跡的下班方式。
說不定有人會說:「咦?○○○什麼時候回去了?」不過,你已經完成該做的事情才下班,也不會因為早離開演變出什麼嚴重的後果。這種情況多發生幾次之後,大家就會知道你是個絕對不加班的人,那你就成功了。
07 一離開辦公室,關閉你的「員工模式」
請你在打完卡,踏出公司之後,立刻把「員工模式」完全關閉。每當我搭上回家的電車時,就會馬上把手機關機。一直到晚上十點,我才會慢條斯理地再度打開。有些上班族會把工作帶回家,還有很多人就連上下班的通勤時間,都在想工作的事情。換句話說,工作或公司的事片刻都不曾離開他們的腦袋。
或許你認為公司和工作很重要,但其實它們只是廣大世界中的一小部分而已。雖然有時候你會認為,時時掛心自己的工作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公司並非你人生的全部。
我建議你,應該將公司內的交際時間縮減到最短,下班後就和一些與工作無關的人見面,加入完全不同類型的社團,讓頭腦與身體保持新鮮感。原因在於,接觸更多不同的領域,就能夠從其他的角度,來重新審視目前的工作,遇到問題或麻煩時,或許會出現什麼靈感:「原來還有這一招!」
犧牲越多的私人時間去認真工作,人生只會被公司的人際關係所摧毀。你真的覺得這樣好嗎?
反人脈學: 不回e-mail, 我如何反而三年賺七億
3年で7億稼いだ僕がメールを返信しない理由: 自由とお金を引き寄せるこれからの人づきあい
作者 / 小玉步
譯者 / 侯詠馨
出版社 / 大樂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 2014/04/02
商品語言 / 中文/繁體
裝訂 / 平裝
定價 / NT$260 (HKD87)
ISBN 13 /9789868665118
頁數 / 224 |
尺寸 / 21X14.8CM |
裝訂 / 平裝 |
級別 / 無 |
語言 / 中文/繁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