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逆管理時代:提升工作績效的逆向思考手冊》Uncommon Sense- Common Nonsense
成功沒有SOP!
90%的策略沒有用、90%的行銷手段只能讓你原地踏步
73個逆管理守則,
獻給還有理想的上班族,找回勇氣、創造力,與真正的致勝方式。
兩位傑出的管理思想家,萃取出他們簡明、談話式的經營管理智慧。這些想法挑釁、有洞察力、創新且與眾不同──卻仍然十分務實。這是一本巧妙風趣、又批判抨擊的書,充滿逆向思考與靈活想法,挑戰經營的傳統觀念。裡面有些點子會讓你拍案叫絕,有些可能讓保守者大怒──但每個想法都會刺激你開始思考!
●市場贏家與輸家,做了哪些不同決定?
●發展策略,該先思考還是先行動?
●是人才讓公司變好,還是公司讓人才變強?
●簡化單純的力量,能勝過規模經濟?
●忘掉專業、不用準備,反而更能發現問題?
Part1贏家與輸家的差異:
贏家追求與眾不同,輸家只想做得更好。
贏家滿足市場需求,輸家滿足財報需要。
贏家努力提升價值,輸家沉迷降低成本。
贏家歸納失敗案例,輸家找尋成功祕訣。
Part2策略與戰術的真相:
策略是待測試的靈活想法,不是精心設計的執行計畫。
策略來自好奇、直覺與大膽嘗試,並非套公式的標準答案。
推向混亂、模糊、失序的邊緣,反而有助於解決問題。
Part3組織與管理的問題:
80%的問題來自企業內部,多半組織是自殺而非他殺。
愈追求可預測、可控制、一致性,組織就愈無法學習。
如何避免成員落入「熟練的無能」與「習得的無助」。
Part4偏差與補救的方式:
決策模式:少教條多批判,從謹慎改為容忍混亂。
效率模式:少開會多交談,從忙碌轉向明確單一的行動。
參與模式:少命令多實驗,從大設計轉往小而敏銳的見解。
Part5學習與發現的應用:
傳統管理不再適用,需要新方法解決新問題。
用「質疑假設、挑戰慣例」,取代更加貫徹目標。
用「靠近混亂邊緣的勇氣」,取代更清楚的願景。
名人推薦
董佩琪
輔仁大學英國語文學系畢業。
參與路透社創始中文新聞部,歷任編譯、記者、審稿編輯等職後,擔任路透社中文新聞部總主編,負責國際及大中華地區財經新聞的編輯與報導。先前並曾任職於《亞洲華爾街日報》及英文漢聲出版社。目前旅居海外,從事自由撰稿、報導與翻譯工作。
譯有《惡魔的衍生性金融商品》、《透視中國經濟指標》(皆由財信出版)。
作者
作者介紹
朱斯.戈達德(Jules Goddard)
倫敦商學院管理發展中心(Centr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研究員,及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高階經理人發展中心(CEDEP)成員。曾任著名葛雷沙姆學院(Gresham College)商業學教授、倫敦城市大學默瑟紀念學院(Mercers School Memorial)教授,以及位於巴黎的國立橋路學校(Ecole nationale des Ponts et Chaussees)客座行銷學教授。
他曾為遍布全球許多企業提供諮詢,包括微軟、智威湯遜廣告(J. Walter Thompson)、電信公司Orange、達能集團、怡安奔福(Aon Benfield)、英國廣播公司(BBC)、勞斯萊斯、富而德律師事務所(Freshfields Bruckhaus Deringer)、瑪氏(Mars)、資誠聯合會計師(PwC)、Ubisoft遊戲軟體、康藍設計集團(Conran Design Group)、羅氏集團、SAP以及路易威登(LVMH)等。
東尼.埃克斯(Tony Eccles)
倫敦城市大學卡斯商學院(Cass Business School)的客座策略管理學教授。
之前他曾任倫敦商學院策略管理教授達15年,並曾於克蘭菲爾德(Cranfield)及巴斯(Bath)的管理學院任教。
他曾為許多重要國際組織提供諮詢,同時也主持許多高層主管研討工作會。
過去他曾擔任電視主播,並曾獲文字撰稿獎項。
他著有《於新管理層下成功變革》(Under New Management and Succeeding with Change)。
目錄
逆管理時代:提升工作績效的逆向思考手冊-目錄導覽說明
-
前言
第一部:贏家與輸家
1.企業能勝出是因為與眾不同,而不是做得更好
2.當勝者走向獨一無二的道路,敗者卻繼續遵守既定模式
3.失敗者寧可看競爭標竿,也不信自己能想像出成功的模型
4.失敗者把「成本競爭力」當成策略,降低成本來追求效率
5.成功是用附加價值來衡量的,不是獲利
6.最好的標竿是產業排名,而非年度計畫
7.贏家被「滿足需求」激勵,而非「達成目標」
8.贏家與輸家的差別在方法,而非他們瞄準的目標
9.最大的績效威脅,往往來自企業內部,而非外部
10.與其爭奪市占率,開創一個新市場更有用
11.典型失敗者,老是想用「更好、更便宜」來急起直追
12.與其尋求成功祕訣,不如歸納失敗案例
13.少數贏家與一大堆輸家,是市場的自然現象
14.成功會帶來成功,失敗會引發失敗
15.大多數的行銷努力,只能讓你維持現狀
16.沒有市場所帶來的自由,就沒有所謂的美德
第二部:策略與戰術
1.策略並非攻擊計畫,而是反覆琢磨產生的點子
2.衡量策略的優劣,不是看野心多大,而在於它是否正確
3.最大的競爭障礙,不是經濟因素或結構結構,反而來自個人觀點
4.創造財富的行動,多半是被好奇心驅使,而非追求目標
5.不是先有策略才有行動,有效的策略也可能從行動中產生
6.策略更常出現在群眾之中,而非來自專家
7.真正的策略比較像科學實驗,而不是先知預言
8.策略就像科學發現一樣,不可能有標準流程
9.把策略視為「一種測試」而非「要達到的業績」,會產生更高價值
10.策略突破更可能來自臨時、臨機應變的組織,而非正規計畫流程
11.比起產品市場,資本市場更能加深我們對策略的理解
12.商業世界裡的發現多半來自意外,而非精心設計
13.有創意的人,會給自己更多時間來解決問題
14.一個組織的「屁話指數」與「漠視真相的程度」成正比
15.比起才能和魅力,擬定策略更需要「勇氣與謙遜」
16.競爭雖有浪費,但在競爭中大量爆發的創新,足以抵消浪費
第三部:組織與管理
1.經理人的兩難:又要維持控制、又得持續創新
2.管理者的主要角色:激勵員工與協調工作
3.鞏固管理模式的6大原則,早已老舊褪色
4.傳統管理的黑暗面,愈來愈阻礙人們拿出好表現
5.「去管理」「除管理」「反管理」,讓組織更有效率
6.網路改變了組織型態,取代經理人的功能
7.組織裡的人,都被困在進退兩難的矛盾裡
8.經理人無奈的心情寫照:我們夢想很模糊,恐懼卻太清晰
9.爛公司才需要好管理;設計良好的組織,不用管理也運作得很棒
10.當問題趨於複雜,多元化、異質性的組織表現愈好
11.與其「改變員工」以達到要求,不如「改造組織」發揮員工才能
12.我們並不這麼需要規畫,凡重要大事都發生在「混亂邊緣」
13.蘿蔔與棍棒是反激勵,工作的滿足感才是快樂來源
14.光是給員工自由選擇,就能發揮群眾智慧、大幅提升績效
15.只要做對了,最小的改變也能帶來最大的效果
16.比起監管者的管控,對破產的恐懼更能馴服莽撞舉止
第四部:偏差與補救
1.出現新問題,就需要用新方法來解決
2.希望決策正確,就不應該找證據支持,而要努力自我反駁
3.企業愈是高談「價值宣言」,愈是貶低道德、也看扁員工
4.變革若要成功,與其不斷高聲訴求,不如承認意志軟弱
5.進步來自於敏銳的小規則,而非宏偉的大型計畫
6.許多決策若由眾人表決,而非精英把持,成效會更好
7.企業太低估員工的集體智慧,浪費許多解決問題的點子
8.把階層組織轉為開放的社群,對企業有益
9.絕大多數要緊事,都發生在你控制範圍之外
10.用公平的過程做出決定,將會產生無比的凝聚力
11.揭露愈多訊息,企業進步愈快
12.清楚呈現決策與結果的關聯,能提升管理品質
13.所有進步,皆來自「能自在地犯錯」的組織學習過程
14.組織的效率,取決於「對話」而不是「開會」次數
15.良好的對話,需要良好的舉止
16.商業愈來愈忙碌,少做一點反而更好
17.「簡單」會比「規模」帶來更高的回報
18.學習如何學得更有效率,是企業的一大挑戰
19.傾聽但不評斷,可以促進組織學習
第五部:應用與範例
1.「發現新知」比「學習知識」困難,但也更有力量
2.打破四種疆界,更有利於「發現新知」
3.「發現新知」的本質,就是顛覆與破壞
4.「發現新知」的流程,需要開放與主觀
5.發現之旅,將前往「不可預料」與「模糊地帶」
6.能否投入情感,對發現之旅至關重要
結語
感謝
留言列表